赤晋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群像1

    新年,整个洛阳都沉浸在喜色之中。

    外围还未平静,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这些京城人。

    刘府。

    “阿耶,姑母来了。大父着我唤汝食饭!”

    闻言,刘舆放下手中竹简,回头看了眼长子刘演,站起身。

    他将几案上的竹简收拢整齐,一一摆放好,俄而,漫不经心问道,“汝姑母刚到?”

    刘演小心看了眼父亲,答道,“到了些时候。”

    刘舆哦了一声,没做其余反应。

    刘演有些紧张,小心观察着父亲脸色。他怕父亲因此生气。父亲跟姑母这些年,似乎关系有些不太和睦。

    “为父给汝的《左氏集解》看了么?”

    刘演连忙恭顺回答,“孩儿看了。只是杜武库的集解,有些太过深奥,孩儿大多不解。”

    刘舆有些欣慰,看了眼儿子,“无妨。先通读一遍。后续仔细研读,不懂的,或来问我,或问汝大父。”

    见父亲面色缓霁,刘演松了一口气,赶紧应诺。

    然后,就听父亲稍有厉声道,“汝要记住,老庄可谈,博一下声名,但不要忘了家中儒门治学。他们那些人啦,只知空谈,如无根之萍也,迟早是要完的。”

    刘演心中一凛,有些惶恐。他知道自己最近跟人清谈的事情,已被父亲知道了。

    看了眼,如鹌鹑般的长子,刘舆叹了口气。

    “走罢。”

    说着,他走在前面。

    刘演紧跟在后,父子二人朝大堂走去。

    还未到大堂,就听到从中传来的孩童吵闹声。

    随着刘舆跨入门,声音顿时为之一寂。

    一堆妇人孺子正坐在大堂下首。见到他,都起身拜礼。

    其中,一位颜色娇丽但面色憔悴的年轻妇人,朝他问候见礼,“妹见过阿兄!”

    刘舆淡淡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停下。斜瞥了一眼,才道,“阿妹来了。坐罢!”然后又朝其他人道,“都坐罢。”

    看着满大堂的亲人,在这新年,集聚一堂。刘舆虽面色保持冷峻,但心中还是十分开怀。

    他看了眼妹妹,不由又多了句,“往后多回来些。家中孺子尚多,回来多帮衬汝母嫂。汝一人居外,家中也担忧。”

    妹妹刘氏默然无语。

    刘舆见状,又不禁要生气。每次见到妹妹这个态度,他都想狠狠骂一句:真是死脑筋!

    “好了,大郎,别欺负汝妹妹了。”

    上首跟刘父一起坐着的刘母赶紧道。

    刘舆默叹一声,也不再多言,上前向父母见礼。

    然后,他在左下首位坐下。扫了一眼堂中,除弟弟刘琨外,上至高堂,下到孩孺,都在。刚被妹妹破坏的心情,又好起来。

    新年,他也暗自憧憬:如今,我刘氏一门子嗣昌盛,照此下去,光大门楣亦指日可待。

    他父刘蕃共两子一女。而他有五子二女,弟弟刘琨正式娶妻较晚,如今也有二子。

    见家中众人坐定,刘母开始吩咐仆婢们开席。

    这当口,首座的刘蕃开口道,“大郎,今晚太傅府晚宴,汝要带遵儿和演儿过去么?”

    刘舆点点头,“今晚,带他们去见见世面。”

    “演儿去处已定,要去太尉府做掾属。遵儿年后待琨弟来信儿,就去帮助他父。”

    说着,问道,“阿耶要去么?太傅也着我请了阿耶。”

    刘蕃手捋一把长须,摇摇头,“我就不去了。汝爷仨去罢。”

    刘舆点点头。他也只是一问。

    老父去不去,都无关紧要。太傅并不看重父亲。

    说句不孝的话,老父能有今日这光禄大夫,都算是他兄弟俩和妹妹给挣来的。

    刘蕃再次问道,“大郎,汝在太傅府中,还未见到越石来信么?”

    刘舆摇摇头。

    老父闻言一叹,“也不知二郎到了晋阳么?年前十月就走的,只在岁冬来了次信儿,说到了上党。再无音讯。”

    一旁刘母推了他一把,插口道,“二郎为人,汝当阿耶的还不知。定然没事的。”

    刘蕃看妻子朝下示意,看到正坐在下首妇孺处的二郎新妇,已面色担忧眼圈微红。连忙住口不再多言。

    刘舆应着话,“阿母说的对!琨弟胆略,区区并州,必然无忧。”

    说着话,举起席上杯酒,朝众人豪迈道,“为琨弟得胜,贺!”

    一家老少闻言,纷纷举杯。

    …

    潘府。

    与刘舆府中的热闹不同,稍显孤寂。

    自族中潘岳这一门被族后,荥阳潘氏就低调起来。再加上王乱不断,原在洛阳的子弟都被唤归家乡,或任官于地方。

    朝中如今仅余潘滔及其从父潘尼。

    新年,潘尼、潘滔爷俩就在一起度过。

    “伯父,太傅晚宴,汝去么?”

    “太傅也着人下了帖子!”

    席间,潘滔问道。

    潘尼一旁放着竹简,一旁放着饭食,边食边翻动竹简。

    闻言悠然道,“阳仲不必管我。汝自去罢!”

    潘滔也不在意。

    他这个从父,性格恬淡,不喜交游,唯以著书为事。性情不光他,所有人都知道。

    若不是如此,当年族祖一门被杀,从父也不会不被牵连。

    潘滔再次问道,“伯父,可有相熟子弟需侄儿带着?”

    潘尼闻言一顿,眼中闪动,默然片刻,最终还是摇摇头。

    “有阳仲即可!”

    潘滔闻言,没有强求。

    …

    温府。

    “阿耶,好些么?”

    温裕在父亲床前,服侍着老父喝完药。

    温羡摆摆手,“无妨。”似乎被动作带动,喉咙发痒,然后剧烈咳嗽起来。

    温裕连忙为其抚背缓和。

    待身子好些,温羡看向三儿,“汝大兄二兄,访客回了么?”

    温裕答道,“尚未。看时候,可能要到晚间。”

    温羡点点头,“汝不用照顾我,去陪汝叔伯兄弟罢。”

    温裕摇摇头,面有难色。

    温羡见状,叹了口气,“汝去说,就说我的决定。晚上汝带着汝六叔父家的太真去!”

    温裕闻言,面上依旧踟蹰。

    “大丈夫,此等小事,尚犹豫不决,成何大器!”

    温裕见父亲发怒,不敢说自己是烦恼众叔伯的拜托。连忙道,“太真与庾郎有旧日弹劾之仇,儿怕到时,会有事端。”

    温羡乍然作色,驳斥儿子的愚蠢,“蠢物!庾子嵩又不是傻!太真弹劾出于公,他若与小辈纠缠,还要名声么?”

    “非但不会有事端,太真此去,若逢他,还会被其介绍给他人,免不了今晚扬一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