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策瑜传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质子风波

    待吕蒙走后,周瑜双眸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便奔流而下。他摸了摸孙策冰冷的墓碑,恍然道:“大哥我想你,我望着你的铠甲想你,望着你的府邸想你,望着江东的一草一木都忍不住去想你。”

    一阵柔和的微风袭来,周瑜似有困意,背靠着孙策的墓碑,沉沉地睡了过去。

    两年来,周瑜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

    在梦中,他如愿以偿梦见了孙策,二人初见,志趣相投,但不一样他的是,这次他们没有困顿在政局,而是策马闯荡江湖,恣意潇洒。

    在不远处的树林里,石缡和孙策目睹了眼前的一切。

    孙策解下自己身上的斗笠,失神地走向周瑜,石缡阻止道:“大哥,你干什么?”

    “这里风大,公瑾会风寒的。”孙策的视线从没从周瑜身上移开过。

    “大哥,你不怕周瑜醒了看见你吗?”

    “我会很小心,很小心的!”孙策说罢,轻盈地走到周瑜身边,将斗笠轻轻地盖在他身上。

    孙策瞟见了周瑜鬓角的几缕银丝,心里很难过,公瑾还不到三十岁,就长了白头发。他伸出手,想去触碰周瑜的脸颊,但还是收了回来。

    “大哥,大哥,瑜想你!”周瑜呓语道。

    “公瑾,大哥也想你!”孙策瞬间泪目。

    石缡多么希望,周瑜此刻赶紧睁开眼,那么他就能见到魂牵梦萦的大哥了。

    直到孙策走回石缡身边,周瑜依旧沉沦在梦中。

    “大哥,我送你回去吧!”石缡说着便挽起孙策的胳膊。

    虽然这两年的休养,孙策的身子好了很多,但依旧不能长久的行走。

    今天石缡本不想让他来,却拗不过他。

    他说,他想看看,他故去两年后,究竟谁最惦记他。

    果不其然,是公瑾。

    石缡和孙策的马车刚刚离去,周瑜便渐渐转醒,他不可思议地扯下身上的斗笠。

    刚才在梦里,孙策给他披上斗笠,难道梦境照进了现实?

    周瑜急切地唤来吕蒙,问他刚刚可有人来?吕蒙却说,从未有人来过。

    周瑜拿起斗篷嗅了嗅,果然是那最熟悉的味道,没错,是大哥的味道。

    周瑜扭过头,凝视着孙策的墓碑,自言自语道:“难道?难道大哥他……”

    半个月前,步练师又为孙权生下第二个女儿,孙权取名为孙鲁育。本来孙权还为没儿子而伤神,现在知道曹操索要质子,自己有儿子就会被送到许昌,不是生离就是死别。

    其实最合适的质子人选只有一个,就是孙策之子孙绍。

    若选旁的宗室之子,没有分量,曹操必然不会满意,唯有绍儿。

    孙权刚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母亲,就被母亲打了一耳光。

    “权儿,母亲打你,冤不冤?”吴夫人许是用力过猛,手都在颤抖,直直栽在案边,她盘腿而坐,抚着起伏的胸口。

    孙权委屈地跪在吴夫人面前,装作无奈的样子,戚戚道:“儿子不冤,绍儿是大哥唯一的儿子,也是母亲的长孙,而实在不该打他的主意。”

    “那你怎么还要开这个口?”吴夫人气愤地一边拍击香案,一边朝他吼道。

    “母亲……”孙权重重地唤了一声,然后埋首于地,沉声道,“儿臣也是没法子,不送质子,必然会激怒曹操,我们江东还没有跟曹操抗衡的资本。”

    “那就要牺牲绍儿吗?”吴夫人语气悲壮,“我已经对不起你大哥了,所以绍儿,不能送。”

    “难道母亲想看见江东生灵涂炭吗?想看见我父兄的基业毁于一旦吗?”孙权的语气越来越强势,“若为了一个孺子,断送了江东,这是父兄在天之灵想看到的吗?”

    “不是还有公瑾吗?”

    “袁绍的势力何其庞大,不也败给了曹操,母亲,一个周公瑾,也难扭转乾坤啊!”

    “可绍儿尚不足三岁,怎么忍心,让他去送死?”吴夫人悲伤地说,“你让我怎么面对大乔,你又怎么面对江东诸将,而且,公瑾会第一个反对,再加上石缡。”

    “周瑜石缡若敢反对,我会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江东之主。”孙权的绿眸子里闪烁着坚韧。他事先已经和张昭商量好,明日早朝让张昭提出送质子入朝。

    第二天的早朝,张昭的话语,震惊四座,掀起了惊涛骇浪。

    “张大人,这不妥吧!”孙权佯装为难道,“绍儿毕竟是先主公唯一的儿子,都怪孤无子,都是孤的责任。”

    “难道主公要为了一个孺子,置江东大业于不顾吗?”张昭道。

    “可江东大业也不能让一个孺子承担?”石缡忍不住反问道,她面相张昭,“张大人,若先主公还在,看见你想把他唯一的儿子送入虎口,他会如何?”

    “石大夫,你此话何意?”张昭语气沉沉,“我可是一心一意为江东考量。”

    “那主公呢?”石缡把视线转向孙权,语气急促,“您也打算送绍儿入许昌吗?”

    孙权踌躇片刻,缓缓道:“其实张大人说的并无不妥,江东还没有跟曹操抗衡的实力。”

    “敢问这件事是内事还是外事?”石缡又问。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不知所措地打量着彼此。孙权更知道石缡此话何意,她是在质问他为什么趁周瑜屯兵之时才提及此事。

    “今天到此为止吧!”孙权起身道,“待周将军回来,孤再问问他的意见。”

    “主公英明!”石缡跪下道,满朝文武除了张昭以外都跟着跪下附和。

    散朝后,步练师急切地来找孙权。步练师生下两个女儿后,越来越有气质,今日身着一套鹅黄色长衫,发髻上挽着凤凰形状的银饰,俨然一副主母的形象。

    原来就在刚才她去探望大乔,发现大乔和孙绍一起不见了。

    “嫂嫂失踪了?”孙权和步练师一同走入内殿,坐在案前,“那文儿呢?”

    “文儿一直在我这里,跟鲁班玩。”步练师说,“仲谋,要不然去找找嫂嫂,外面不安全啊。”

    “那倒不必。”孙权勾唇一笑,“你想想,嫂嫂除了去公瑾府上找小乔,还能去哪儿?”

    “那我这就去请嫂嫂回来。”

    步练师说罢就要走,孙权拉住了她的手:“练师现在你才是江东的主母,不必对她那么客气,何必亲自去请?”

    “仲谋,说的哪里话?”步练师蹙眉道,“虽然先主公已经去世,但嫂嫂依旧是孙家的长媳,绍儿是孙家长孙,应该长幼有序。”

    “听练师的意思,也觉得孤,不该让绍儿去许昌?”

    “夫君!”步练师轻唤一声,坐在孙权旁边,紧握他的手,“你想听假话,我就只能说为了江东,该牺牲绍儿,夫君做得对。”

    “讲真话!”孙权严肃道,“我要听肺腑之言。”

    “仲谋,若绍儿是你我亲子,你舍得让他去许昌吗?”

    孙权沉默不语,步练师接着说:“反正我拼了命,也不让我的孩子去送死,我只是他的母亲,我不管什么江东基业,我只要我的孩子安然无恙。”

    “可孤还能怎么办?”孙权捶着胸口,“孤现在真的不能得罪曹操,不然,孤会比袁绍的下场更惨。”

    “不会的,夫君,江东的股肱之臣,定然会为你分忧。”步练师劝道。

    “你是想说周公瑾吧!”孙权叹息道,“其实我最不想用的人就是他,现在所有人都说,若没周瑜,我坐不稳这个位置,我不想事事都依靠他。”

    “周将军是难得的将才,夫君必得重用!”

    “练师啊,若周公瑾知道我打绍儿的主意,他会有一百个理由反驳我。”孙权无奈地笑笑,“其实有时候,我真羡慕大哥,有周瑜这么个推心置腹的生死兄弟。”

    “夫君,说不定周将军有同曹操斡旋的方法,这样夫君不就解了燃眉之急。”步练师道,“只要夫君真心待周将军,必能换回周将军的真心。”

    “只怕,这辈子,不可能了。”孙权神色凝重地望着步练师,他心想,倘若周瑜知道他间接害死了孙策,周瑜会怎样。

    大乔和孙绍并不在周瑜府中,步练师一下子慌了神,大乔和孙绍到底去了何处。

    “嫂嫂真的不在吗?”步练师环顾四周,不死心地问。

    “夫人!”小乔惶恐地跪在步练师面前,“妾怎敢欺瞒夫人,长姐确实没来过。”

    “那周将军呢?他不在府里吗?”步练师问。

    “我们将军,现在只怕在石大夫府上。”小乔负气地说。

    “对,长姐,我怎么忘了,长姐一定知道嫂嫂在哪儿。”步练师顾不上理会小乔,便匆匆赶往石缡府上。

    自从石缡做了大夫,孙权就在吴郡最繁华的街道,给她修建了一处宅子,对外还称郡主府。

    这座宅子不大不小,里面还有一个花园,石缡住在此处,非常惬意。

    此时周瑜和石缡坐在花园里烹茶,侍女在一旁给她们添茶。

    “晏清,你去把厨房里的吃食拿来,给周将军用。”石缡一边往茶杯里倒水,一边吩咐道。

    侍女晏清是周瑜从战场上捡来的孤女,同时捡回来的还有一个在襁褓里的小男孩。

    周瑜将小男孩带回府上,当做亲子,取名为周胤。

    孤女十六七岁的年纪,长得容颜姣好,周瑜不便留于府中,就把她带给石缡。

    “怎么?你给她取名叫晏清?”周瑜意味深长地凝视着石缡。

    “对啊。”石缡抬眼望着晏清远去的背影,“我期望着,海晏河清天下安宁的时候,咱们也去过潇洒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