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策瑜传
繁体版

第三章 初明大志

    翌日晨起,孙策前往周府登门道谢,一进入周宅的主街道,就被迫被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一打听才得知,这些都是到周宅给周瑜说媒的。

    孙策奋力地挤出人群,挤到周宅门口。

    周宅大门缓缓打开,一位白发老翁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

    老翁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各位,都请回吧,我家公子让老朽转告各位,他还没有成亲的打算,让各位错爱,他很抱歉。”

    门口众人唏嘘不已,皆败兴而归。

    老翁客气地对孙策说:“这位是孙公子吧?”

    “您认识我?”孙策指了指自己。

    老翁没有多言,引着孙策进入宅内。

    周宅不算很大,但布置的非常规整,进门就是一个偌大的花园,然后是大堂,最后面是寝殿。

    老翁把孙策领到大堂旁边的一个明亮的屋子,老翁先把门打开,把孙策引进去。

    “我家公子让您在书房等他,您稍后片刻,我这就去请我家公子。”老翁弯腰退了下去。

    孙策瞧着这间屋子无一册书简,不像是个书房,便问来添茶的侍女:“这确实是你家公子的书房?”

    侍女容貌清丽,穿着素雅,朝孙策微微拂身:“回公子,这确实是我家公子的书房。”

    “那为何一册书都没有呢?”孙策问。

    “回公子,我家公子自小有个习惯,看完一册书简,便要焚之,故而书房内,无一册!”侍女道,她给孙策添了一盏茶后,便离开了。

    周瑜拎着一个制作精良的棕色木匣进入书房,他先放下木匣和孙策互相施礼,然后面对面席地而坐。

    “公瑾,今日我来登门道谢,感谢你昨日相救。”孙策心有余悸地说,“昨日事发突然,我瞬间慌了神,若非我二弟提出求助公瑾,我母亲和小妹就危险了。”

    “孙权?”周瑜欣慰地点点头,“这孩子临危不乱,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是啊,我二弟自小就很稳重。”孙策叹息道,“可他天生异瞳,可没少受欺凌。”

    “其实我觉得,孙权的绿眸子,预示着他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周瑜说,“可他有些文弱,不似大哥这般英武。”

    “那就借公瑾吉言了!”孙策看向空空荡荡的书房,感慨道,“公瑾果然非常人也!这世上的书,都被你看完了吧。”

    “大哥,你太看得起公瑾了,这世上的书千万册,公瑾看过的,只有一隅罢了!”周瑜为孙策满上茶水,他打开带来的木匣,木匣内,是一卷羊皮布。

    “这是何物?”孙策放下茶盏也凑了过去。

    周瑜一挥手,潇洒地展开羊皮布。

    羊皮布上是各州的地形图,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清晰可见,看得出来,地形图的作者是用了心的。

    “公瑾真乃当世大才。”孙策忍不住赞道。

    “大哥,瑜没那么大本事。”周瑜神情凝重,反复抚摸着地形图,“它的作者是一位四海为家的游侠,也是瑜的好友,可惜已经不在人世了。”

    孙策沉默不语,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公瑾,逝者已矣。”

    “大哥,瑜想把这份地形图送给大哥!”周瑜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为伯父的大业,尽一份心力。”

    “这太贵重了,我受不起!”孙策赶忙拒绝。

    “大哥,此等宝物,归你们才能体现他的价值。”周瑜说,“伯父和大哥都是有抱负的人,他日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那,我代我父亲,谢过公瑾了!”孙策抱拳道,“等父亲归来,我就带公瑾去拜见他,他见了公瑾,定会欢喜。”

    “那瑜就等着那一天了!”周瑜笑道。

    孙策一回头便望见了另一张香案上放着一架雕花古琴,他随手拨了一下琴弦,琴声冷冽而清晰。

    孙策回眸看着周瑜,叹道:“公瑾还会弹琴,真是多才多艺,难怪说媒的人,都踏破了门槛。”

    “大哥,说笑了!”周瑜的脸颊微微泛红,“瑜哪有那么好?都是县上的人抬举了瑜,瑜甚为惭愧。”

    “公瑾没有成亲的打算吗?”孙策问。

    “从未有过。”周瑜笃定地说,“因为瑜不想在这舒县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如今董卓乱政,朝廷腐败,奸臣当道,诸雄并起,正是瑜为天下人做点什么的时候。”

    孙策听了周瑜这番话,感同身受,他能遇到似周瑜这般志同道合的人,实属难得。

    “公瑾,那你愿意追随我孙家吗?”孙策神情严肃地凝视着周瑜。

    周瑜走上前两步,回以肯定的眼神:“大哥,瑜愿意,瑜能遇上孙伯父和大哥这样的明主,三生有幸,瑜定当尽心尽力辅佐,已报知遇之恩。”

    孙策亲切地拉着周瑜一同坐下,他问:“依公瑾所见,如果……我说如果要在诸位枭雄中占一席之地,先要图谋哪里?”

    “现在伯父已经占领江东,那下一步就是荆州!”周瑜坦言道。

    “荆州?”孙策大惊失色,随即拍案而起,“荆州的刘表刘伯伯,为人宽厚,一向与父亲交好,万万不可啊!”

    “荆州乃兵家必争的富庶之地,有了它,才有争衡天下的资本。”周瑜分析道,“再说,刘表只是暂时与孙家交好,以后难保会背后下死手。大哥,刘表年事已高,你觉得他儿子守得住荆州吗?”

    “公瑾,别说了!”孙策愁眉紧锁,拂袖道,“只要刘伯伯还在,荆州就永远是他的。我孙家,绝不会做背信弃义的事儿。”

    “大哥果真是忠贞之士!”周瑜感慨道,他微笑地扶着孙策坐了下来,又给他斟满茶水,“那此事容后再说,目前我们也没有能与荆州抗衡的兵力。现在我们只能不断壮大军队,积攒粮草。不过,这也都是后话,现在,公瑾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儿啊!”孙策问。

    周瑜把古琴搬到案上,潇洒地坐下:“当然是为大哥演奏一曲啊!”

    周瑜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表达他得遇知己明主的心境,他的琴曲悠扬婉转,就是当年的伯牙也甘拜下风。

    孙策倾心聆听,他是个武人,以前对这些附庸风雅之事丝毫不感兴趣。

    今日不知是因为什么,孙策沉沦在了周瑜的琴曲里,进入了一个绝美的幻境。

    幻境里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远看,那竹林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四季常青,傲然挺立。

    孙策与周瑜面对面站着,手里皆握着一柄长剑,忽然远处传来潺潺水声,周瑜一跃而起,跟着水声规律地舞动着长剑。

    孙策也紧随其后,与周瑜配合舞剑,招式曼妙传神,二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周瑜指尖的音调越来越快,二人在幻境中的招式剑锋相对,一起缓缓落于竹林。

    一曲毕,两位少年的心,贴的更近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曾经有俞伯牙,钟子期,而今有孙伯符与周公瑾。

    舒县城南有一处奇异的巨石,相传那是盘古开天辟地所留下来的。一代代传下来,舒县巨石成了远近为名的景点。

    孙策和周瑜打猎归来,路过此处,见游人纷至沓来,心下好奇也慕名前往。

    两位少年穿着相似的玄色武服,绑着灰色发带,腰间挂着长剑,由远及近走向巨石,身畔的姑娘们都看呆了。

    姑娘们的视线都有些错不开,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俊朗的男子。

    孙策被姑娘们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拉拉周瑜的衣袖,低声笑道:“公瑾,你看,你多迷人。”

    “大哥,别逗瑜了!”周瑜轻声道,“我看这些姑娘倾慕的对象,是大哥呀。”

    “咱俩就别互相吹嘘了!”孙策笑笑,与周瑜一同走到巨石旁边。

    孙策刚刚摸了摸那块巨石,一阵强风吹过,巨石竟然离奇地松动了。

    眼看巨石要砸中对面的那个黄衣女子,孙策赶忙挡在面前,双手一撑。周瑜和在场的男子们一起去帮忙,一起把巨石推在旁边,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巨石无故松动,游人们觉得不祥,便纷纷离去。

    唯有那位黄衣女子迟迟未走,此女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身着一件鹅黄色长衫,长发直垂腰间,她的面容虽平淡无奇,但气质绝佳,俨然一位大家闺秀。

    黄衣女走到孙策面前,附身道:“小女子姜羲,谢公子救命之恩,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无以为报。”

    “姜羲?”周瑜问,“是姜子牙的姜,伏羲的羲吗?”

    “正是!”姜羲回道,她正视着周瑜孙策,一点也不怯场。

    “怎么?你认识她?”孙策问周瑜道。

    周瑜摇摇头:“瑜不认识这位姑娘,瑜就是觉得姑娘这个名字,不俗。”

    孙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姜羲,心血来潮,想跟她开个玩笑,便说:“姑娘,我刚才救了你,你是不是得以身相许,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啊。”

    姜羲先是一愣,随即微笑地走上前两步,与孙策对视着:“那便依了公子,我愿意以身相许,报答公子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