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策瑜传
繁体版

第一章 初相识

    公瑾,我把江东托付给你了,对不起,我不能践行承诺,与你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

    大哥,岂料那日,是你我永诀。

    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大哥,江东基业是你毕生心血,岂容他人觊觎……

    ……

    汉末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爆发了黄巾起义。

    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群雄涿鹿,朝廷已经名存实亡。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庐江舒县。

    庐江舒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他姓周,名瑜,字公瑾。

    周瑜出身豪门,父亲乃洛阳令,祖上曾做到一流的三公。

    周瑜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身上却没有一点豪门公子哥的架子。他非常喜欢四处游历,遍访贤士,交为好友。

    舒县,周宅。

    周瑜家并不是那么富丽堂皇,而是一座温馨而雅致的宅院。

    一位身着白衣,身姿绰约,面如冠玉的少年郎如风般从府里走出来,他拿着一柄闪亮的银剑,戴上一顶朴素的斗笠潇洒地跃上府门口那匹枣红色的骏马。

    这位少年郎便是周瑜。

    周瑜伏在马背上,宠溺地摸摸马头:“走吧,我带你去见一位少年英雄。”

    周瑜刚刚策马离去,府中管家匆匆追出来,依着门栏,望着周瑜远去的背影叹气道:“公子,一说相亲您就逃之夭夭,您让我怎么跟夫人交代啊?”

    周瑜一路向北奔袭,他要到舒县北面的寿县,拜访一位他崇拜了很久的人。

    这一路虽然不长,但足矣见到世间疾苦,有一对许是饿了很久的母女,竟然不顾生命危险拦下他的马。周瑜紧拉缰绳,马一下子从母女头顶掠过,周瑜心有余悸地又绕回她们身边。

    “这位好心的公子啊,行行好吧,我们已经三日没吃饭了!”衣衫褴褛的妇女按着女儿的头,一起给周瑜磕头,哀求他。

    周瑜跳下马,从口袋里摸出铜板给了这位妇女,又从背包里掏出两个烙饼,也给了她们。

    这对母女深感大恩,就要给周瑜扣头,周瑜拦下她们道:“大嫂,瑜受不起啊,大嫂,你们要相信,这动乱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一进入寿县,街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说新搬来的孙公子,古道热肠,为人豪迈,喜欢与英雄豪杰交友比武。

    周瑜一听心下大喜,这位素未谋面的孙公子,颇对他的胃口。

    周瑜赶了许久的路,口渴难耐,找了一个茶馆坐了下来歇歇脚,叫了些茶水和点心。

    小二给他端来茶点,瞟见了周瑜俊美的容貌,不禁感慨:“这位公子长得真俊俏,比孙公子还美上三分。”

    “您说笑了!”周瑜尴尬地把斗笠往下戴了戴,遮住了半张脸,低声问,“敢问店家,孙公子,他住在哪儿?”

    “孙公子住在城郊别院!”小二的视线依旧停留在周瑜身上,“但他现在没在府上,晨起,我看他出城狩猎了。”

    周瑜结了账,策马赶往城郊。

    一路上周瑜都在畅想,与孙公子见面的场景。忽然周瑜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哒哒声,他刚要回头看,一队人马便超过他扬长而去。

    尘土飞扬间,周瑜只望见了一个挺拔雄厚的背影。

    周瑜紧随其后,原来那队人马也进了孙府,莫非领头人就是孙公子。

    周瑜赶忙递上拜帖,恭恭敬敬地等候在府门口。

    片刻之后,孙策便出门相迎。孙策身材壮硕,容颜姣好,皮肤白皙,头发乌黑,他身穿酱色长衫,姿态端庄,丝毫看不出他是个武人。

    周瑜正欲躬身行礼,孙策却抓住他的手臂,惊诧道:“这位公子,您长得果真俊美啊!”

    周瑜愣在当场,下一刻就被孙策热情地拉进府内。

    一进府门就是一个硕大的演武场,两旁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武器,可见孙策是一个极度好武之人。

    进入大殿更让周瑜吃惊,大殿中央,摆着好几面铜镜,看来孙策对自己的容貌很自信。

    孙策坐在主位,挥手示意周瑜坐下,周瑜礼貌地摘下斗笠,坐在案前。

    “周瑜,周公瑾,公瑾兄,策久违了!”孙策朝周瑜爽然一笑。

    “孙兄知道我?”周瑜有些诧异,他是慕名前来拜访,却不想孙策也认识他。

    “当然,舒县周公瑾,如雷贯耳!”孙策狡黠一笑,“听说舒县相中你的适婚少女数不胜数?以前我还不理解,今个儿见了公瑾兄,顿时理解了。”

    “伯符兄,说笑了!”周瑜尴尬地喝了一口茶水。

    “好了,跟你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孙策拍拍周瑜的肩膀,然后二人进入主题,就天下形势,侃侃而谈。

    十六七岁的少年郎,志趣相投,越聊越觉得今生能够与对方相识,乃人生大幸!

    孙策越来越喜欢这位儒雅的公瑾兄,他问道:“公瑾,你今年多大?”

    “瑜,熹平四年七月生。”

    “哦?那我比你大三个月,我四月生的,你该叫我一声大哥。”

    周瑜郑重其事地抱拳道:“大哥!”

    孙策大喜,随即提出带着周瑜拜见母亲。

    “大哥,初次见面,就对瑜这么热情?”周瑜难掩心中激动,恍然地把挂在腰间的银剑,递给孙策,“大哥,这柄剑是瑜外祖的祖传宝物,就赠与大哥。”

    “这太贵重了,大哥受不起。”孙策连连推诿。

    “瑜外祖说,名剑配英雄,大哥,您就是当世英豪,怎会受不起呢?”周瑜说。

    周瑜如此真诚,孙策也不好拒绝,便收下银剑。

    孙策从头上取下玉冠,戴到周瑜的发髻上,把他拉到铜镜前,看着铜镜里的周瑜,说:“公瑾的容颜果然举世无双,这顶玉冠,相传是汉武帝所有,如今便赠与公瑾了。”

    孙策的母亲吴夫人是个知书识礼的少妇,她今年三十多岁,为孙坚生下四子,现下又怀有身孕数月。

    吴夫人见了周瑜,欢喜无限,笑着对大家说道:“我又多了一个儿子。”

    傍晚,孙策周瑜牵着马漫步至寿县城郊,二人一见如故,依依惜别。虽然舒县和寿县距离并不遥远,但孙策一家因为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军,只是在寿县暂住,孙坚不久就要离开寿县转战别处。

    周瑜孙策互相看着彼此,这短短一日,他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推心置腹的兄弟。

    孙策望着寿县城门,微微有些怔忡:“公瑾,虽然我不知道我能在这里待多久,只要我在,我随时欢迎你来。”

    “大哥,瑜会再来的!”周瑜说罢,便跳上马背正欲离开。

    一个少妇发疯般冲到孙策面前,跪下来抱着他的腿,嘶吼道:“大老爷,请您为民妇做主啊!”

    少妇话音刚落,一大批衙役纷纷赶来,就要拖走少妇。

    孙策上前阻止,周瑜也跳下马来。

    “放肆,竟敢阻止县衙办差!”衙役冲他们吼道,作战斗状。

    孙策先扶起少妇,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令牌,衙役们一看,登时四散而逃。

    孙策和周瑜把少妇带到城郊的茶摊,给她倒了一盏茶。

    少妇发髻凌乱,浑身颤抖,衣衫上遍布血痕,脸颊上也被抽了一鞭子,血肉模糊。

    少妇颤抖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渐渐冷静了下来,才娓娓道来她的冤屈。

    她是寿县大户左员外的妻子董氏,她的夫君半个月前暴亡,董氏怀疑夫君是为人所害。

    可仵作却说左员外是发病而亡。

    “这位大嫂,你为何怀疑,你夫君为人所害?”周瑜问。

    “因为我小叔好赌成性,总找夫君借钱,夫君不借给他,于是他便怀恨在心谋害了我的夫君!”董氏说罢,又泣不成声。

    “那你们有孩子吗?”孙策问,见董氏摇摇头,孙策一下子怒火中烧,拍案而起,“肯定你小叔觊觎你家财产,没想到,寿县,竟有如此歹毒之人!”

    “那你可有证据,你夫君的尸身还在吗?”周瑜问。

    “在!”少妇抹了一把泪水,好似抓到了救命的稻草,连连给他们磕头,“夫君的尸身,在我母家!”

    孙策和周瑜对视一眼,对他说:“公瑾,看来你今晚得留在舒县和我一起办案了!”

    “瑜能和大哥一起办案,是瑜的荣幸!”周瑜又伏在孙策耳畔,对他说了一句悄悄话。

    二人带着董氏连夜赶往董氏的母家,孙策怕董氏不胜脚力,还给她雇了一辆马车。

    他们三人一进入董宅所在的街道,就看见一片火光,董氏感觉不对,立刻跳下马车朝家里奔去。

    董宅火光冲天被烈火所笼罩,还好屋内的人都逃了出来。

    董氏的弟弟跪在董氏面前,哭诉道:“姐,对不起,我没有救出姐夫的尸身。”

    董氏心有余悸地摸了摸弟弟被烈火熏黑的脸颊,说道:“没事,弟弟,只要你没事,就已经是大幸。”

    周瑜愁眉紧锁,他觉得整件事似乎并不像他们看到的这么简单。如果左家小叔铁了心要毁尸灭迹,何苦要等到如今。

    董氏又走到孙策面前,愧疚地说:“让二位大老爷白来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董氏,你千辛万苦引我们前来,究竟所为何事,请说吧!”周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