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红楼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宝钗扑蝶

    上回说到黛玉来找宝玉碰巧遇到了正在赌气的晴雯,将黛玉独自一人拒之门外,而怡红院内宝玉、宝钗又是欢声笑语,这就加剧了宝黛二人之间的嫌隙。黛玉孤身一人在怡红院门前抽泣,忽听院门响了,第二十六回到这里戛然而止。

    故事进入第二十七回,虽然没有什么高光时刻却贡献了《红楼梦》中的两个经典名场面“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正如回目中所说“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杨妃就是唐朝的杨贵妃,因为宝钗平时的形态比较雍容故将其比作杨玉环;而黛玉身体比较娇弱,于是就用瘦美人赵飞燕作比。

    黛玉正自悲泣,院门响了,宝钗出来了,本来黛玉想当面质问一下宝玉,又害怕当着众人面很尴尬,于是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回到潇湘馆的林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丫鬟们也不知为什么,都不敢劝,她们素来也知道黛玉经常这样,便睡觉去了。黛玉自己就这样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一直坐到了三更天才睡去。

    第二天是四月二十六,是所谓的“芒种节”,芒种是二十四节气当中属于夏天的节气,芒种过后就是夏至,就意味着春天彻底结束了。其实古代乃至现代都没有“芒种节”这样的节日,这是作者为了歌颂青春美好专门为大观园的女儿们创造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给花神饯行,所以大观园的女孩子们早早地起来了,有的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有的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这些物事。

    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顽耍,独不见林黛玉。为什么不见林黛玉?因为黛玉此时正在为昨天吃闭门羹之事而难过生气,并不想与之玩闹,况且伤春悲秋,春之将近,黛玉心中也有无限感慨,她不想和人分享,只愿独自一人默默消化。那这个时候就要有人去找黛玉,这份差事就落到宝钗身上了。

    宝钗正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宝钗心里很明白黛玉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虽说男女授受不亲,可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而且黛玉本身生性多疑,好猜忌,耍小性儿,于是宝钗就想要抽身去找别的姊妹,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顽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

    这一段描写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宝钗扑蝶”,曹雪芹最厉害的地方是将扑蝶的细节写得很到位,而且宝钗本身体态就有些偏胖,扑蝶过后作者说她是“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就是对女孩子比较直接的描写了,一般小说形容女孩子都会用比较隐晦含蓄的词语,而这里作者就非常大胆,让女孩子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曹雪芹却从不将这份直接给黛玉,他的林黛玉从来都是侧面描写,这是因为在作者心中黛玉之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她是绛珠仙草转世,既然是神仙她的美就必须是含蓄的,需要去臆想的。

    宝钗扑蝶的事还没完,就在滴翠亭这里引出了一桩“公案”,这也是千百年来很多红学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件事,那就是“宝钗陷害黛玉”,这是怎么回事呢?

    宝钗追蝴蝶来至滴翠亭,就在亭中有人嘁嘁喳喳在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两个小姑娘的闺中密语,宝钗这个人本身又很“八卦”别看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对这种事她倒是挺感兴趣,若是换了黛玉肯定走掉了,宝钗便站住往里细听。

    说话的人是谁呢?还记得前文小红贾芸“一帕传情”的故事吧,当时贾芸将自己的一块帕子给了坠儿让她还给小红,这里就是坠儿来给小红还帕子。坠儿跟小红说:“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我们都知道贾芸小红二人是互生情愫,借帕子传情,坠儿在中间当了工具人,那小红一看这帕子就明白了贾芸的心意,赶紧说:“可不是那块!拿来给我罢。”坠儿又说:“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小红说:“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要不怎么说坠儿这情商真的令人着急,全世界都明白了只有她一个人还蒙在鼓里,这也为后文坠儿偷金被逐出贾府做了铺垫。

    最后坠儿作为好闺蜜还送上了神助攻。坠儿说:“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这一句话正中小红下怀,于是小红拿出自己的一块帕子让坠儿交给贾芸,还让坠儿发誓不告诉别人。要知道宝钗在亭外可是全都听明白了,贾芸和小红借帕传情,如果这件事要是让大人们知道了小红是要被逐出贾府的,毕竟不管怎么说贾芸是爷而小红是丫鬟,这件事有悖当时的伦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怎么能私定了终身呢?

    小红非常聪明,这滴翠亭四面都是游廊曲桥,盖在池中,周围都是雕镂槅子糊着纸,小红害怕有人在外面偷听,于是就说将这槅子推开,便是有人看见只说我们在说顽话。此时此刻宝钗可就在槅子外面,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他素习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是一段宝钗的内心独白,第一次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细思极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呢。平日里的宝钗大家闺秀,温文尔雅,永远都是喜怒不形于色,可是你会发现她竟对怡红院里的丫鬟了如指掌,甚至还知道她叫红儿,就连宝玉这个怡红院的主子第一次见小红都不认得,由此见得宝钗心思之深。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宝钗就想到一出“金蝉脱壳”之计,聪慧机敏也是宝钗的本色,但就是这一招“金蝉脱壳”让其这么多年来背上了陷害黛玉的骂名。

    宝钗“咯吱”一声,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到:“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子里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见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这是宝钗用的第一招“化被动为主动”,本来是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自己变成了主动方,反而把两个小丫头弄晕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边看着他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走到眼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必是藏在这里头了。”这是宝钗的第二招“反客为主”,把林黛玉拉过来替自己背锅,一方面告诉她们自己刚来什么都没听见,另一方面提醒她们林姑娘刚才藏在这里了,你们的对话有可能被林姑娘听到了,这样宝钗自己就变成无辜的路人了,说实话这招着实不怎么高明。

    做戏就要做全套,宝钗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里说道:“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里又好笑。宝钗走了,剩下小红和坠儿听了宝钗的话可就信以为真了。在这些丫鬟眼中黛玉和宝钗完全不一样,宝钗有什么事藏在心里,所以面子上对谁都很好;而黛玉则是心直口快,有什么都放在面上,丫鬟们就觉得她比较刻薄,此刻小红和坠儿也怕她走露了消息,自己处境就危险了。

    这就是“宝钗扑蝶”的故事,扑蝴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女天真烂漫的样子,而“金蝉脱壳”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宝钗成熟老练富有心机的一面,那我们不禁要问,宝钗真的是要陷害黛玉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就我看来我觉得这未必是一种陷害,仅仅只是一个急中生智的反应而已。首先,为什么一定是黛玉而不能是别人?因为宝钗出来就是来找黛玉的,用黛玉圆这个谎话合情合理;其次,发生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意外,并不在宝钗的预想范围之内,而且可供宝钗反应的时间就短短几秒,她又怎么能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来陷害黛玉呢;最后,宝钗陷害黛玉没有动机,在宝黛钗三人的情感当中,其实一直是黛玉将宝钗视为“情敌”,而宝钗对黛玉一直很友好,就像姐姐对妹妹一样,虽然宝钗对宝玉有暗暗地情愫,但没有必要靠陷害黛玉来达到目的,所以我始终觉得这就是宝钗为脱身临时想的一个办法,只不过背锅的人碰巧是黛玉罢了,并不存在陷害一说。

    《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是第一次在回目当中将宝钗、黛玉两个大女主对立起来,宝钗扑蝶说完了,那黛玉葬花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