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实录
繁体版

第五章 (五)

    从白塔公园出来,风音带我走到了诺瓦的中心。无怪乎当我把白塔公园当成诺瓦时,风音表示不满。和多特不一样,诺瓦市区几乎没有空地,人来人往,建筑也都紧挨着。只有教堂广场显得宽阔了一点,甚至有些不协调。教堂广场被纳塞河环绕,广场大门开向诺瓦城的大动脉——第一大道。路对面是诺亚的雕塑。诺亚右手握短杖,左手伸向前方,目光坚定。时间仿佛回到千年前的维苏伊保卫战前夕,诺亚站在维苏伊城楼上,眼前是北协仅存的火种,身后是乌泱泱的吸血鬼大军。北协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维苏伊!战争是惨烈的,但正是那场惨烈的战争,才有我们幸福和平的今天。我走近前,诺亚雕塑的基座上还刻了碑文。

    “这是古诺瓦文哦。”风音说。摩挲着碑文,我好像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力量。文字独有的魅力。“你学过古诺瓦文?”我问风音。“认得一点啦。”风音说。“别担心,诺瓦神学院会开课教我们的。”学了古诺瓦文,就能阅读圣书的原文了吧,真是激动人心。这是我当时的想法,神学史课上了前一半的时候,我更是感受到阅读原文的紧迫性。不会古诺瓦文,就不得不忍受蹩脚翻译家的二手圣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却使得我上完神学史后,彻底失去了学古诺瓦文的动力。

    我难以相信,现存的古诺瓦文圣书,其实是在相当晚近的时候写成的。原本的抄卷早已遗失,但两百年前的神学家出于自己对教义的独特把握,把现代文的圣书又翻译成古诺瓦文,修改了一些关键词句,然后号称它是在诺瓦的哪个郊区挖出来的文物。虽然我对主的信仰没那么纯粹,但我始终相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神学,其学术发展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这正是在地上之城的人对主的虔敬的体现。而这些所谓的神学家,或是出于一己私利,或是出于对神学传承的蔑视,他们使对圣书的不懈钻研的注经工作沦为笑柄,造成的影响比任何一个异教徒都坏。

    为什么神学史课要学这些所谓的神学家的理论?一种通行的辩护是,他们生于完全没有任何学术规范的蛮荒年代,作为先行者提出理论、制定规范,我们现在优越的神学学术环境得益于他们的努力。嘛,我是无法接受就是。“这是《告同胞书》哦。”风音说。“优秀的古诺瓦文学习材料。”老实说,我也不觉得这就一定是诺亚讲话的忠实记录,可能已经被之后的人改得面目全非了。但仅仅是文本的流畅程度考虑的话,作为初学者的学习材料也算合适。

    “这边是商业街,可以买到几乎所有东西。然后,大教堂往前走,是各国商会和代办处驻地。”“我是用不上了。”走得匆忙,我完全没做任何准备,即使去弗吉亚的商会也换不到钱。“要买几套衣服吗?”风音问。我确实也没几件能换的衣服,不如说多特人都是这么生活过来的,我们没有诺瓦人的消费观。“没钱”,我的回答简短有力。

    “好好休息吧,明天见”,沿着诺瓦第一大道做完简单观光后,风音带我来到诺瓦神学院的宿舍。床上放着两套诺瓦神学院的院服、一套睡衣和一套日常休闲服装。我更喜欢诺瓦神学院的院服,很有设计感,展现了我想象中的神学院学生该有的那种气质。书架上还摆放了一套《神学大全》。我还记得,当时五岁不到,父亲拿起一本破破烂烂的教理问答让我背。父亲从前用过的,已经过时了。但家里经济状况一般,无法频繁地买书,多特也没有什么新书。后来去教会的藏书室看书,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总比没有好。这一切,都是为了考上百利斯神学院。

    而命运却开了天大的玩笑,那次测试的结果,使得进神学院念书的梦想化为泡影。坐在诺瓦神学院寝室的书桌前,我忽而觉得,这一切都无所谓了。好像也没那么喜欢神学了,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神学的,我已经不知道了。至少,并不是出于对主的纯粹的爱。也许只是为了,在同学面前出风头。我的学习动机就是这么低俗。如果在十年前得知,家里藏有一整套诺瓦福音部出版的《神学大全》,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当时我还不知道它有哪些版本,各版本之间有什么差异。但现在知道这些后,我却不怎么想翻它了。本来学神学,就是为了进百利斯神学院、毕业后当主教。生活没有目标了。去大浴池泡个澡,换上睡衣,在诺瓦神学院的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