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林冲:开局火并白虎堂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梁山内政

    第二日,林冲因钱财百思不得其解从何而来,有些烦闷,就想换些心情,招来杜迁、宋万问道:“山中可能造兵甲?”

    杜迁回道:“我等本是山下良民,因着受不了官府鸟气,这才联着几个村子,杀官造反上了山。如今山上只有当初村中铁匠充作军械匠人,做农具不在话下,军械却不大会,只能打些破烂刀,甲是万万不会的。”

    林冲再问道:“那官军打来,你们如何抵挡,无甲怎能杀敌?”

    宋万接过话头坏笑道:“官军杀来不过一两百人小队,我们借着山关耸立,烧些金汁,垒起滚木,又有山林阻道,总能杀个人仰马翻。”

    “若是大股官兵来袭,踪迹总遮掩不得,四五十只船漂来,那就是水上活靶子,放箭射他一轮,水下再布些喽啰,撂翻那船,也就不攻自破了。”

    林冲听后又问:“那寨中营生,劫来财货,又去何处销赃,分成几何?”

    听到问起分成,杜迁长叹口气说:“我等取了钱财,便去郓城县寻李大官人,他在朝中有些关系,与我等三七分成。”

    “我们才七成?”林冲不敢置信的看着杜迁。

    “不,是李扒皮七成。”

    “我们累死累活,冒着杀头的风险抢劫,才得七成?那我们不成了要饭的!”

    杜迁宋万对视两眼,双手一摊,齐齐说到:“没辙,方圆百里只他能做得销赃这事,不许他人做得,我们没得选。”

    林冲心中长叹,还是做交易平台赚的多,这做土匪还是替人打工!但眼下销赃还抛不开他,只得忍着,待日后做大了再结果他。

    心中烦闷,重重砸下茶杯,震得茶水四溅,又思索片刻道:“那往常山中如何赚得银钱,单靠截杀过往行商?”

    杜迁、宋万道:“确实如此,梁山近大运河,沿途山川水路客商极多,我等旬月抢上几个,便足一两月所需。加之山中亦种粮,如此日常运度无需担忧。只是周边山寨林立,如今客商怕遭劫,走的少了,本月还未开张。”

    林冲听后琢磨,匪盗太多,内卷严重影响自己赚钱,加上如今寨内银钱不足,便抬起头来盯着两人说道:

    “济州、东平府匪盗山寨太多,有我梁山一家足矣。明日命人标明各山方位,探查山中人手,半月后扫荡群山,我要这两郡之内,只我一家能打家劫舍,其余即刻诛灭!”

    又取山东西路草图,点指昆山道:“就拿此山开刀。”

    林冲突然做这种大胆决定只是因为,微宗政和四年七月,也就是今年七月,青唐吐蕃酋长雞赊、罗撒组成联军,进逼宣武,破鄯州即现今西宁,入寇河湟,烧大通河桥,西夏发兵进攻镇戍军,大掠萧关。

    明年童贯总领西军亲坐兰州与西夏厮杀,先胜再败,折损近半,河湟局势糜烂。直到政和六年,童贯、种师道方才破仁多泉城、克臧底河。

    这两年间微宗是无力顾及自己,且又要征发徭役,多加摊牌,注定民怨四起,流民遍地。多的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上山落草。如此一来商路将更为不通,自己收入大减。

    现在必须提早布局,扫清周边匪盗,让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投梁山,并且保证山东商路畅通,自己设关立卡,改打家劫舍为征收商税,保一方太平,学柴荣立起牌坊,搏一搏一呼百应的名声。

    至于说这样做州郡会不会发兵征讨,那确实不必担心,以宋朝官员的素养,能瞒报绝不上奏,当初方腊起义,攻破杭州,当朝宰相王黼极力掩饰太平,若不是发运使陈亨伯八百里加急上奏,微宗还在静心研习书画。

    林冲想到此处,便说我:“意已决,明日起操练士卒,不得有误!”

    杜迁、宋万见林冲其意已决,便也不再去劝,只得下去操练士卒。

    .....

    当日下午,林冲带着左右随从视察营寨。

    依着梁山草木繁盛,不过几日功夫,大寨就已扩建了数倍,沿着营边挖出宽一丈,深两尺的长堑,沟里打满木桩。只是时日太短,还未削尖用火熏黑。又沿着壕沟立了一条两丈高度的栅栏。

    挖出来的沙土,都已堆在壕沟内侧,喽啰们三五人一组,用绳索牵拉大石,拍打夯实成土垒。

    林冲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终于有了些驻军营地的样子,不再是原先般乱哄哄的茅屋,其间小道不过三人并行。

    抬头望去,张教头站在高处指挥着建设,他老人家禁军营里待了大半辈子,实在受不了梁山的乱搞,就主动请缨操持起营地的建设。

    整个营地立在山谷左前,山南第三关的后侧。林冲沿着新修的土路往里走去,辕门靠里些,立了三五根木杆,上面绑了几个喽啰,估摸是犯了军法,在那示众惩戒。

    走到中军,张教头迎了上来,开口就是抱怨,倒一肚子苦水:“这营中甚么都缺,就是不缺偷奸耍滑的,才练了半月,门口杆子每日都要绑上八九人。这些都还好说,按军法管下去总能让他们听话”

    “但前几日我寻来寨中匠人,令他们打造些甲片,想着串成甲胄。但他们打出来的只能叫甲块,规格、形制完全不合要求。而且寨中缺铁,我把堆积下来废旧的甲片和武器融了,所得也不过新造四十人的量。若是官军打来,我等就只能赤膊上了,须得找些匠人来,铁矿货源也得提上日程。”

    说着林教头带林冲去新造的炼铁炉那,招手叫来几个匠人,拿来打好的甲片给林冲看。

    眼前这些甲片,确实都有重新填料捶打的痕迹,也可以看出手艺不良,薄厚不均,但眼下也没办法。由奢入俭难,只得连声宽慰张教头。

    不过缺铁,手艺不精却突然点醒林冲,宋朝都用札甲,造价极贵,工艺繁琐。但宋朝有钱,自然也就不在乎了,甚至花高价追求重甲,以求以步制骑。

    但随着蒙古入侵,到了明朝,中原大地穷困,又面临着北元的威胁。出于经济原因,发明出了布面甲。传统甲胄制作工艺繁琐,用皮条编缀,要在甲片上凿出许多小孔用于穿条,大小甲片层层叠加,用料多不说,人工也是费时费力,宋史就记载宋甲一套耗资一万一千贯。

    而布面甲与之相比,防护力当然是大有不如,但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甲片硕大节省了铁料,又不要凿孔穿条,节省了人工,在适当牺牲防护力后,比札甲轻至少一半。

    现下寨中缺钱,又无足够人手、铁石,正好用来用来代替札甲。

    林冲招来匠人小头领黄三问道:“库中可有多余棉花、布帛?”

    黄三战战兢兢回道:“布帛倒是极多,但棉花精贵,寨里买不起,不曾储备。”

    棉花精贵?林冲有些纳闷,突然又想起,棉花虽然唐末便已传入,但局限在河湟、两广地区种植,传入内地的少。北宋棉花织物只存在达官贵人家中,或以奇珍异卉种植庭院。

    反应过来林冲又问:“那木棉可有?”

    黄三回道:“木棉寨中倒是极多。”

    林冲满意点头,对黄三说。“这几日你依我要求,打一副新甲来,用布帛作为表里,外面钉有甲泡,要害部位内缀铁甲片,以木棉做衬。”又取来纸笔,详细画出形制。

    黄三本想推辞造不得甲,但认真看了画出的图后,自信的说:“这甲不难,营中手艺可以胜任,不过须得重新融了甲片打成这般大片,铁水总有损耗,怕最后交不上规定四十副甲。”

    林冲此刻心思全在布面甲上,根本不在意甚么损耗只说:“你只管打来,损耗上报我一应从总量抹除,且工期再延一周。”

    说完便让黄三拿了图纸速去打造,仍与张教头继续结伴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