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系统的神豪怎么活?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蛇头吞蛇尾

    司机带着毛球接到了历立和巧萍二人。

    历立说的那处洋房其实是二十年前的别墅,坐落在著名的丁香花园附近。

    这里曾是“法租界”,周围都是欧式的历史建筑,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故居都在这附近。

    白天的时候,这里游人不少,许多年轻人在附近的故居游荡,在马路边的法国梧桐下拍照。但比起熙攘的高楼大厦区域,这里的车流更小,倒显得安宁静谧。

    高大黑色电动铁门缓缓打开,放了劳斯莱斯进去,随后又在路人的羡慕的目光中缓缓闭上。院中花园春色对路人展现的仅是一瞥,却留下多少幻想。

    昨天夜里,两人在这附近街区逛了逛,去街角的一家咖啡店坐了一会儿。路头上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雕像,历立和巧萍甚是好奇,为什么这里会有诗人雕像。

    今天又在周围的名人故居逛了逛,又去附近的商圈逛了街,实在走不动了,就让司机接他们回来。

    看见他们回来时,毛球正晒着太阳,伸了个懒腰,慢慢摇着尾巴起身迎接两位主人回家。

    “你买个电视机做什么,这里又不是没有,况且咱们在这里才住几天啊。”巧萍抱怨历立。

    “那可是microLED的电视机,你没见商场里的样机,显示效果太棒了,我都惊呆了。”历立说。

    “一百多万的电视机,我看见价钱也是惊呆了。”巧萍说。

    “在家里看电影挺不错的。晚上放个电影看看。”

    这时历立的电话响了。

    “什么,现在吗?有空,我把地址发给你,好的,好的。”

    “谁啊?”巧萍看着历立挂了电话,听起来像是有客人要过来。

    “一个科学家。黄子说基金会那边的一个大项目他拍不了板,找投资的那人正好在魔都,黄子就说要带人来上门来找我,估计是拉投资吧。”历立说。

    “黄子也在魔都吗?基金会的事,电话里说不清楚吗?”巧萍头次遇见这样的事。

    “还说要给我讲PPT呢,我倒也好奇,他会讲些什么。——我买的电视有用场了,今天好巧啊,我得赶紧打电话叫商场把电视送来。”历立说。

    不一会儿,电视机送来了,摆在别墅的大厅里。历立和巧萍把上午买的水果和茶点都摆在桌上,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历立在客厅按了开门,放车进来,接着上前去迎接。巧萍则管着毛球,别让它趁机溜到马路上。

    “历先生,好久不见。这位是咱们高能所的郝芳院士,以及薛宁教授。”黄子洋跟各位做了引荐。

    “欢迎欢迎,真的荣幸,郝院士和薛教授亲自造访,我何德何能。”历立被吓到了,没想到黄子带着个院士来了。本以为最多是个工作人员,怎么把高能所的院士也搬来了。

    两位大佬也谦虚,客套了一番,在客厅就坐了。巧萍虽然对科学兴趣不大,但听闻是院士,也坐下来一起听他们会讲什么。

    “历先生实际上是痕迹基金会的发起者,伏羲奖和沈括奖也是历先生的主意。他提到了赞助大型物理实验的想法,我刚参加了WE的未来科学家大会的一个前期座谈,准备结识些科学界的人脉,好为基金会未来运作,没想到就遇到了二位泰斗。郝院士和薛教授是CEPC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对资金需求非常大,因此我才带二位来和历先生见面详谈。”黄子洋给历立介绍了一下情况。

    “荣幸啊荣幸。二位先生,只是CEPC是什么东西,学生无知,还请赐教。”历立看着薛教授已经把笔记本掏出来了,是要讲PPT了吗?

    “历先生能心系科学发展,不求回报投资科学实验项目,实在是高瞻远瞩,志趣高尚啊。我这次来,就是想找您这样的投资者的。那就由我来跟你讲讲CEPC。”郝院士开口了。

    历立也没含糊,帮薛教授投屏到新买的大电视上,坐下来听讲了。

    “CEPC-SppC是中国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和超级质子对撞机项目,是我们高能物理所在2012年就提出的系列项目。历先生是华理的工科生,应该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所了解吧?”郝院士讲。

    “对对,粒子加速器我知道,只是对电子对撞或者质子对撞这些区分不太懂。我知道这是大项目,是基础物理学的探究实验,非常重要。”历立说。

    “历先生说的没错。”郝院士开始了他的专业讲解。

    “抱歉,这时国际会议上用过的PPT,所以是全英文的,我尽量翻译给你们听。——希格斯玻色子……”郝院士看见PPT后给大家解释了一下,接着从头开始娓娓道来。

    巧萍是一头雾水,云里雾里,只能想象着在地下一百米建设100公里长的环形机器到底得有多宏大。怀里的毛球歪着头,只想打茶几上的糕点的主意。

    历立这些天虽然补习了不少物理课程,对微观粒子有个皮毛的认识,但对加速器的譬如“亮度”之类的这些专业的参数一概不知。只想着这是个大灯泡吧,越亮越好?

    “十三五计划中,CEPC项目暂时没有申请到经费,但我们的筹措计划一直在进行。和地方政府和国外科研基金会达成了初步意向,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国内三十余家企业已经和我们取得了技术上的可行性研究,最快今年就能施工。”郝院士讲。

    “那为什么还不施工呢?我能帮到什么?”历立问。

    “是这样的,由于疫情,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前期的启动资金暂时拿不出来,所以我们的预期开工时间延迟到了明年。这100公里长的加速器,半径要三十多公里,前期预算的三百六十亿只包括加速器本身的造价,但实际上七通一平也要不少钱,这些是不依赖地方政府不能解决的。”薛教授在一边补充。

    “哦哦,我明白了。三百六十亿,黄子,咱们痕迹基金会的预算应该够吧?”历立问黄子洋。他不知道为什么不到四百亿黄子就自己拍板不了了,明明一季度一千五百亿给他的。

    “痕迹基金会涉及的领域众多,而且三百六十亿只是第一期的费用,后期维护的费用也不菲,还有后期升级成质子对撞机的花费,乐观说要两千亿,但是要是建设和实验不顺利,花费可能三倍或四倍。米国在85年的类似项目最后就是因为花费比原本的预算翻两倍不止,最终取消了。”黄子洋解释了一下。

    “没想到黄先生对加速器了解这么多。没错,CEPC十三五规划没通过正是由于这花费缘故,国内外反对的人都是这些说法。我们能理解,国民经济和其他立竿见影的科研项目确实更紧迫。

    “但是反对CEPC的人中,没人否定这项目的科学意义,而且整体的花费虽高,分摊到二十多年中就没那么多了,我们为此也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四处筹措资金也是为此。我们一直没放弃项目的推进,争取财政经费兜底,这是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其他各方以及海外资金也会跟进。”郝院士讲。

    “我觉得痕迹基金会有能力做这件事。基础科学的研究是能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事,经济上的巨大投入没有短期回报,筹不到钱是客观的事。我是支持的。”历立说。

    “历先生真是少年英雄!”郝院士和薛教授没想到这边答应得这么快,还问黄子洋具体能投多少钱。

    “我觉得这建设和维护费用90%都可以承包啊。只是刚才郝院士你说的五处选址,延安附近是有一处?”历立打起了选址的主意。

    “90%?真的吗?”两位学者目瞪口呆。他们本以为能搞到些七通一平,修修路通通水电的钱够了就算完成任务,哪里想到这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口出狂言。

    “二位先生,痕迹基金会目前的资金流是可以立即给项目全款支持的,这点我确定能做到。”黄子洋忙站出来为历立背书。

    “太难以置信了,十分感谢你们对基础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两位学者虽说见过大世面,但这时候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选址的事?”历立不忘继续问最终的选址。

    “目前的五处选址,都是和地方政府进行过磋商和可行性研究的。之前我们倾向于长沙,那边政府诚意十足,承诺了不少资金和配套项目,只是近期兑现不了。”郝院士说。

    “你们既然考虑过延安,那有没有可能再往西一点?兰大的原子能研究所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历立说。

    “这个,施工方面,就地下一百米的隧道建设来说,以咱们的基建水平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就是考虑到未来的国际学术交流的便利,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那边政府应该有提出过申请,只是财政条件没有中部地区那么优惠。”薛教授说。

    “哈哈,忘了告诉两位,兰大离历先生的家乡不远呢。”黄子洋明白了历立的想法。

    “绝对没问题,我现在就召集所里的人员,重新考虑西北的选址,技术上和审批上的问题很好解决。只要资金到位,今年下半年就能开工。”郝院士也不含糊,依托兰大原子能所确实是个可行的选址,国内的不少大牛就是这里出身,未来CEPC周围的学术氛围绝对有保障。再者东部电力相对紧缺,加速器运作又需要大量的电力,这点也是西部的优势。

    更何况有什么保障也不如资金保障啊,就算历立开口要建到南极他也要拿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位学者急着回去,恨不得第二天就开工。历立也就没有再留他们,本来想问的一些微观上的维度的问题,也憋着没问出口,怕自己的问题太业余被大佬笑话,丢了自己母校的名声。

    历立跟黄子洋嘱咐,这类事就按此方法办,这类项目一律批准,告诉他一声就成。

    “我也不知道哪些项目算是值得的,哪些不值得啊。”黄子洋说。

    “你不是对加速器了解挺多的吗,说得头头是道。”历立说。

    “那不是提前做了些功课嘛。我们基金会确实需要聘用一些科学顾问。”黄子洋说。

    “嗯嗯,刚才二位就不错啊。不是还有说研究天体物理学的韩教授嘛,这不就三位了。”历立说。

    “好的,我明白了。那我先走了。”黄子洋看两位大佬还没走,就在门外等他,等他拨钱。

    “嗯嗯,再见!”

    送走几位到访者,历立和巧萍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科研这么烧钱啊?真没想到。”巧萍说。

    “嗯,是啊,物理学的理论先于实验几十年上百年,还不都是因为经济问题,好多都是预言上百年才得到实验验证的。实验科学依赖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确实不是简单的事。”历立说。

    “你这电视算是用上了,放了几十页白底蓝字的PPT,话说几百块的电视也能行啊。”巧萍看客厅的一百多万的大电视,色彩再鲜艳也是没人欣赏。

    “谁说就放一次了?这里地理位置这么好,我搞个沙龙,天天请人来放PPT。”历立说。

    “救命,我听不懂啊。你刚才听懂了吗?”巧萍说。

    “额,勉强吧,虽然不知道正电子是怎么回事,至少希格斯玻色子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一知半解吧。”历立说。

    “那你还听。是有被虐倾向吗?没想到你还是个抖M。”巧萍说。

    “咳咳,我只是对科技感兴趣罢了。”听到抖M,历立已经联想到巧萍拿着小皮鞭了。

    “哎对了,你为什么不投资芯片啊,不是最近卡脖子的事很出名,新闻说到处都是。”巧萍想起了这事。

    “嗐,这我就算了吧。这芯片本来就是热门的生意,攻克技术难题是迟早的事,能赚大钱,不缺投钱的资本。我这钱还得省着点花呢。你看一个加速器要千亿,要再多来几个类似的项目,那我都得动用本金了。”历立说。

    “看你凡尔赛成什么样了。”巧萍都看不下去了。

    “你别说,我这钱真得投这些项目呢。别的不说有成果,推动科学发展,就说没成果,这也值了,钱放着也是放着。我觉得我找到人生的方向了。”历立说。

    “你都两天没学习了,还说。”巧萍揭他短。

    “放假休息休息嘛,学累了。人家是兴趣而已,你钢琴不也没弹了嘛。”历立想到那些公式就发愁。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础,但以他的微积分水平,还对这微分方程不甚懂,看见就烦。

    进入微观世界或是宇宙大尺度,极小和极大的蛇头和蛇尾,人类靠生活经验发明的自然语言和依靠宏观世界经验的想象力已经完全失效了,只能靠着依逻辑发明的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

    历立就想,这微观宇宙中要存在诗人,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呢?

    “我这就去买架琴回来,吵死你!”巧萍确实有些手痒了。

    “买什么买,明天去杭州玩儿了,买了也是浪费。”历立打击一下她。

    “要你管,你不也一百万的电视买回来了嘛。”巧萍不服气。

    “也是,要搞沙龙,也得有些艺术气息,摆架钢琴也挺好。”

    当晚,毛球把脑袋使劲塞到沙发靠垫里,想睡个好觉。但耳边就是环绕着经常弹错的小星星。

    第二天,两人去了嘉兴,又去了杭州。最终没去看余春坤的RM大赛,怕打搅到他。在西湖附近的大别墅里住了几天,但被门前满树的知了吵炸了——声音就好像隔壁是黄世仁家在搞装修,连中午都不带休息的。

    于是又回到了魔都的小洋楼,赶上了六一,甚至不害臊的过起了儿童节,学习的事又被抛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魔都的小洋房里,历立和巧萍过了一段城里的日子。

    这天早上,巧萍上身只穿个运动bra,扎着发带,回到卧室要撅历立醒来:“快醒醒!你看人家都开始跑步了。”

    “啊,平平,昨晚我太累了,你就不能消停会儿吗?”历立醒不来,转身又睡下了。

    “你看看人家,我刚在阳台看见金发外国人在晨跑呢,我也想去,你陪我一起去吧!”巧萍觉得一个人在街上跑步太尴尬。

    “哎呦平平,放过我吧,我再睡会儿。”

    巧萍哼了一声,把毛球拎过来。毛球趴在床沿,舔历立的手。

    “看看,毛球叫你带它出去玩呢。”巧萍说。

    “行行行,我起。起还不行吗。”历立被毛球舔了一下,浑身鸡皮疙瘩,一下清醒了。

    两人顺着窄小的马路侧,跑了一小圈。历立一路的动力,就是眼前的那个金发美女的背影。

    身材太好了,他真的没敢想象有身材这么好的女人。就是不知道正脸长啥样。历立很久没运动了,跟了那个美女一路也没超过去,因为身边的巧萍跑不了那么快。毛球欢快着呢,牵着两人要继续跑。

    马路很窄,还有一个卷毛白人在马路中央,背着包溜着滑板,表情严肃,像是赶去上班。结果不小心撞到了那个金发美女。

    卷毛小伙一脸抱歉,美女转身停下了,历立才得以一睹真容。巧萍拽了历立一把:“看什么,哈喇子都快掉下来了。”

    “我饿了,哈喇子是看到咖啡店了。”历立连忙解释。他目光方向确实是有一个小店,英文门牌,门里门外坐着不少外国人喝咖啡吃点心的。

    咖啡飘香,巧萍也咕咕饿了。由于牵着毛球,两人只坐在了店门口的橱窗,能望见里面的桌椅陈设。

    没一阵,那个金发美女也进来了,就坐在历立对面,只隔着一扇玻璃。她和巧萍类似的装束,只一个运动bra,下身还是紧身短裤。

    历立只觉得鼻血快留下来了。正对他眼前,还隔着玻璃,盯着美女看倒不尴尬。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那美女还朝他微笑抛媚眼呢。

    等两人吃完,悠闲回到家,崔璐已经开着一辆敞篷宝马,载着王威等在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