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一哥李一鸣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再探现场

    好在当年的钢铁厂还在,只是被废弃了。于是李一鸣便驾车来到了当时的案发地。据说,陈老说,林伟就是通过这个人的步态和形态,

    在案发地,林伟看着当时的厂里废弃的物品,于是向陈如海问道,当时李太利供述纸条在什么位置。

    陈如海说道:“他说,纸条在轴承锁链的左手边。”

    李一鸣抬头向天上望去,突然发现仓库的顶部有一个天井,天井上正往下透着光,李一鸣围着这个操作台转了好几圈,没有发现异样,突然李一鸣看到了,操作台的右侧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李一鸣顺着光线走了过来,看到这个闪闪发亮的东西正是一面镜子。李一鸣歪着头,左右看了看,发现了异样。

    李一鸣回过头对陈老说,您看现在是正午时分,太阳正当头,再这个铁链的右前方有一个镜子,您看这个角度,刚好如果您站在我的位置,您能看清楚纸条上的字吗?

    陈如海走了过来,来到了操作台边,果然正午的阳光照得在镜子上,反射的光刺的自己睁不开眼,对啊,纸条李太利怎么看到的,这个是一个问题,自己当时就忽略了这个问题,因为李太利供述中,有一条就是说自己因为天太热,中午看到仓库的门开着,然后进直接进去看到了这个进口轴承。

    因为在这个放进口轴承的操作台上,有一个天井,天井上正对着这个镜子。

    陈如海惊叹道,如果李太利说的都是真话,那么当时李太利在看着这个纸条的时候,有一个人就在天井上,看着他,而他恰好把这个光给挡住了。

    那么这个人是谁,事后这个纸条不翼而飞的问题,也能解释了。

    正是在天井处的那个人,他用一根细线吊住了这个纸条,因为李太利在供述时说,他曾把纸条拿起来过,发现是粘在机器上的,正是因为天井和纸条的位置不垂直,所以需要用东西粘一下。

    想通了这些,也就基本上可以还原现在的作案过程。暂且称梁上的那个人叫A先生,A先生在作案的过程中,他应该是赶在李太利之前就到了这个天井的位置,他提前把纸条粘在了桌子上,然后用细线吊在了房顶上,等案发后,他就趁大家不注意,把纸条给拉上去,销毁了证据。

    也就是说,李太利极有可能是被梁上的A先生一步一步设计进入的这个局的。

    只不过李太利自己蒙在鼓里,所以他的供词中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

    纸条的放置的谜底解开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密码在3个人手里,怎么就会被被A先生给收集到了,难不成他有分身之术。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突然,陈如海大叫一声,喊过李一鸣说你看这边,李一鸣顺着他指的方向发现了一个小孔,然后正对着仓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