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一哥李一鸣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第二谜团

    下面,就到了第二个疑问,林伟怎到东海市当的警察,这个问题,确实也难倒了李一鸣。

    因为当时当警察,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但虽然容易,还需要进行政治审查,这一下是不太好弄,因为政审这一关要跑到林城去做。

    所以,当时林伟在东海,要回林城去做政审,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了,当时他说他是因为破获了一起盗窃案,据说窃贼偷走了当时东海钢铁厂的一个核心部件,据说这个笨贼就是为了偷出去,卖几斤铁。

    不过在当时的时代,也是有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一鸣来到了东海市局的档案馆,看到了当年的审讯笔录。这个贼叫李太利,笔录上写的是小学文化,他偷的这个东西是发动机上的轴承,是头天刚从外国进口过来的,是当时的高精尖设备,因为厂里要赶一批货压槽钢,这批货是国家建设的急需品,因为要进行贸易,当时全国就这个工厂能生产,别的工厂要么没设备,要么就是技术不够,所以当时案发后,当时的局长很重视,于是组成了一个破案小组,当时的小组长就是陈如海。这个人就是记下这个笔录的人。他在笔录的最后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李太利这个贼,不可能这么精准的找到,仅有的几个人才知道的轴承存放地。他应该还有同党,但是李太利就是这么的巧合,巧合的像是被人设定一样。

    笔录上说,李太利当天来到了工厂后,发现存放轴承的1号仓库,门刚好打开,然后李太利进去后,发现当时仓库的桌子上摆着这个轴承,他觉得这个轴承挺好看,于是想转身拿走,发现上面有把锁,后来,他发现边上有一个纸片,纸片上还有一串密码,112245,感觉像是谁留下的,然后他就把锁打开了。他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很亮,于是把东西拿到黑市上去卖。最后被人抓到了。这个密码是3个人共同掌管的,可以说,3个人每一次开完后,就会自己设定一个锁的密码。这个是当时少有的密码锁。基本上原理和现在的密码锁原理一样,3个人掌管,这样就不会出问题。

    但是,后来陈如海又询问了当时的管密码的李科长、孙科长、杜科长3人,3人说都没有泄密。这件事很蹊跷,怎么把密码泄出去了呢,那会也没有录像。

    于是,李一鸣在东海的一个弄堂里找到了陈如海,李一鸣终于看到了这样一个老刑警,那是一个闪着锐利光芒的人。

    李一鸣说:“陈老,您还记得当年钢铁厂的案子吗”。陈如海眼睛闪着光芒说道:“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是看着那个纸条来找我的吧,我当时40岁,正式年富力强,当时,局里说有一个案子,我就立功心切就去了,到了现场,你也看到了,就是如此巧合的事。就是这么如此巧合的事,不像现在都有监控,当时什么都没有,全凭监控,后来还是一个锅炉工叫林伟的,比你还小,那真是一把刑侦好手,他当时通过现场的足迹,确定了这个人是八字脚,然后又通过体态,和这个人的走路行为,确定了他就是前几天在门口蹲守的乞丐,然后,我就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就把蹲守的李太利给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