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我捕鱼能实时提现
繁体版

第八十六章 工程奇迹

    此次出海,杨坚他们准备再跑远点,直奔南沙。

    南沙的范围很大,最远可达曾母暗沙,中途有渚碧岛等补给站,能保障渔船在南沙的正常作业需求。

    杨坚他们两艘船一直来到美济岛,才上岛休整。

    这途中,拖网渔船拖了五次网,现在渔船的鱼舱已经处于半满的状态。捕蟹船暂时还没有收获,力哥等人有点心焦。

    “这个岛是人工岛?”金旺等人瞪大眼睛,感觉很震撼。

    “听说是,吹填这座岛只用了半年时间。”

    黄浩鑫说话的语气充满自豪。

    面积大6平方公里的美济岛,仅用半年时间就吹填成功。

    “半年就建成这样?”就连黄武斌都难以置信。

    杨坚没好气地笑道:“三金说吹填这座岛用了半年,不包括建设。”

    可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人震惊的,甚至可以说是工程奇迹。

    这是一座半圆形岛屿,岛屿周长超过30公里,从岛的一端到另一端步行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即使是乘坐公共汽车也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跑完全岛。

    然而,尽管面积广阔,但美济岛上的各种基础设施却完善到位,城市功能设施也一应俱全,完全具备了一座城市的规模。

    此外,岛上还设有行政机构、科研机构、渔业中心和海水淡化厂等,为美济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你能想象,这座岛上甚至还有电影院?

    当初,美济岛建成的时候,周围的国家直呼中国耍流氓。

    但吹填岛礁这种事,并非我们中国起的头,而是越南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先干的。

    很早之前,越南非法填埋的岛礁就不下十个,马来西亚则已将弹丸礁建成了世界级的旅游基地。

    只是我们国家的基建能力实在太强,其他国家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就把美济岛建好,他们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美济岛建设高峰期到处都是工地,建筑材料堆积如山,在岛上用车接送工人到指定的工作区域,就像革命年代搞“两弹一星”一样热火朝天。

    只见道路两侧树木生机盎然,房前屋后花草争奇斗艳,营区周围树林已经有两三层楼的高度。

    看着岛上绿树成荫的景象,赵胜龙忍不住问道:“你们说,这些泥不会是陆地运过来的吧?”

    吹填的泥沙,应该是种不了植物的。

    至少赵胜龙是这么想。

    事实确实如此,由珊瑚砂吹填而成的人工岛绿化尤为困难,因为珊瑚砂颗粒大、盐分高、养分少,PH值高还缺少植物生长的有机质。

    “表面的这一层,我估计应该是。”

    大家头皮发麻。

    要在那么大的岛铺上一层泥,哪怕只有半米厚,得多少立方的泥土?而要万里迢迢从内陆运过来,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稍微小一点的国家,估计都得干破产。

    要在这地方植树,即便有泥土,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这里经常台风肆虐,常年高温,淡水资源缺乏。说句难听的,植物在这里比人更难存活。

    而美济岛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植被覆盖,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杨坚他们上岛吃了顿好的,力哥趁机邀请杨坚接下来搭乘他们的捕蟹船,要雨露均沾呀!他们捕蟹船还没开张呢!

    黄浩鑫等人也不说话。

    毕竟那艘捕蟹船,杨坚也是有分成的,确实也应该照顾、照顾。

    于是,后续杨坚登上捕蟹船,跟力哥他们一起。两艘船一左一右,一字排开,并列而行,相距一百多米。

    杨坚时刻留意着方圆几公里的海洋生物群。

    海豚的定位和探测能力,让他用得越发娴熟,也是他目前用得最多的能力。

    “投放蟹笼看看。”杨坚忽然说道。

    “现在吗?”

    力哥一巴掌拍在阿志的后脑勺:“不然呢?快去。”

    他跟杨坚合作也好几次了,算是有了默契,不会多问什么,按照杨坚的话去做就对了。

    蟹笼是一個个铁丝笼,长方体,里面放有诱饵,是一些不值钱的杂鱼。

    几千只蟹笼有序地投放在杨坚指定的位置。

    杨坚通过探测,可知下方是一条类似山谷的海谷,一群密密麻麻的海洋生物,正在海谷中“行军”迁移,延绵几公里。

    其实,杨坚也不清楚是不是海蟹,但他猜测是。

    赌一把咯!

    目前,蟹笼正堆积在海谷的中间,挡住了那群海洋生物的去路。

    “一会就靠这个装置收笼吗?”杨坚问力哥。

    力哥点头:“是呀!它叫蟹笼自动脱钩装置,听说单单是这个收笼设备,就要十几万,比传统的轻松好多。”

    这也是他看中这艘船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前蟹笼那个钩子特别难摘,看上去有点像回形针,想摘下时要用手捏住两侧往中间用力挤压。

    捕蟹船在海上作业时,蟹笼起笼时速度为每分钟12个左右,一个蟹笼重5公斤,要求“摘笼人”单手在5秒内快、准、狠地将蟹笼从绳索上摘下。

    这工作量是有点大的,很多人可能受不了。

    此外,以前摘蟹笼,身子还要探出去,也蛮危险。

    而如今,新的脱钩装置带有弹簧按钮,在摘钩时只需轻轻一按即可。以单船万只左右的蟹笼数量计算,该装置可比传统方法节省半个小时。

    另外,该装置还设有回收传送带,这意味着在摘钩时不必再探身出去,安全系数大为增加。

    杨坚听完力哥的介绍,微微点头。

    过了大概两个小时,他们终于开始收蟹笼。

    当第一笼出水,捕蟹船上的人兴奋得跳起舞来。

    只见那是满满的一笼兰花蟹,也就是远洋梭子蟹。这种蟹外壳呈蓝灰色、形似兰花而得名,其体型较小,一般就是半斤左右。

    价格嘛!

    跟我们常见的梭子蟹稍微便宜一点,毕竟个头小。

    很多人以为是同一种蟹,实际上有区别的,它们在外观、口感、产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而兰花蟹的肉质较为细腻,肉量比较少,肉味鲜美,肉质紧实,口感比梭子蟹略微逊一些,非常适合清蒸或煮汤食用。

    “爆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