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放自己
繁体版

焦虑

    我前几个月老能刷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和“焦虑”两字有关的视频,最近少多了,但我时不时还能看到很多关于“焦虑”的视频,甚至很多视频封面上就写着“焦虑”二字。我还专门看了看是不是现在网上十分流行什么“焦虑”的话题,为此我打开了今日热榜,还看了好几个查询数据的网站的内容,发现和“焦虑”有关的话题很少,关于就业、美容等一些比较常见的和“焦虑”二字挂上钩的话题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多,不过出现的频率确实增加了,不过我观察的时间还不够长,所以读者不要随便相信我接下来的观点。

    我发现与“焦虑”相关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几个平台,且关注“焦虑”相关话题的群体大多反而不是那些中年人或是有着很长工作时间的上班族,反而是学生群体或那些比较年轻的群体对“焦虑”相关的话题十分关注,甚至学生群体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走上社会,也没有成年,这让我觉得十分有趣。(人群年龄根据不同平台用户年龄比例推测的),

    而且我还想到一件事,现实生活中真正关心“焦虑”相关的话题的人数所占社会全体人员中的比例真的高吗?我想,这或许就和环保问题有些类似,“环保”相关的事看起来是全民关注,但当大多数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情况下,大多都会把“环保”二字抛之脑后,这有点倾向于xy理论中的x理论,但这些确实是我在现实中亲身经历的,虽然个人感受一般并不能拿来当作论据,但我根据我在生活中见到的相关事情,并结合我读的一些书籍,我认为我的这个想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不过希望读者自己还是要多查一查相关的数据。

    我们来说说“焦虑”这个词,我认为绝大部分的焦虑都来源于“对比”,来源于我们和他人的对比,比如对结婚的焦虑或对住房的焦虑。比如一个人一直住在一百多平的房子里,他在一百多平的房子里住的话还是足够的,这个人也不会因为房子的问题感到不满;但当这个人看到网上的一些人住在六七百平还带小院的别墅里,那么这个人便会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子有所不满了。

    其次,我认为生活中见到的大部分焦虑是一些人故意创造的,目的就在于吸引人的眼球,获取一定的利益。

    我说下我的亲身经历,我之前的一个大学假期里,脸上不断长青春痘(痤疮),而且之前的痘印明显加深了。之前家里也带我治了很多回,去了很多医院,但都没治好,而且当时上高中,平常也没太多时间天天去接受治疗。不过大学的假期还是比较清闲的,起码时间能够自由支配,所以我又去治脸去了。

    家里人给我推荐了一家机构,我每天就过去接受治疗,还买了一些治疗用品,一共四瓶水,好像花了我一千一,这个价钱对于我来说还能接受。但治的治的,给我做治脸的人就和我说我这个脸很严重,说我治的太晚了。我当时就有些焦虑了,我问她:“那我的脸要治好得花多少钱”。对方告诉我估计得好几万吧。

    好几万!我当时没回复,但我心里很震惊,对于我一个学生而言,一两千还好,好几万就有些太多了吧。我当时还想着怪我家里和我自己不重视,后来我回去想了想,感觉不对,感觉对方有些像那些坑人的机构,我就问了下父母,为啥给我推荐这家机构,他们告诉我因为有朋友推荐。这么一说,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事真的需要靠我自己了。

    之后我就不去那家机构了,我感觉那家机构的治疗和我之前在一些皮肤医院里没什么区别,对我都没啥效果。我怀疑和我的体质有关,我自己从网上研究,后来了解到葡萄糖酸锌片可能有用。我便买了一瓶试试,而且这东西十分便宜,一瓶只卖五块钱左右,但够吃一个多月。我吃了之后,半个月就有效果了,我现在已经吃了有一年了,脸上的痘印非常淡了,也不怎么长痘了,可以说我的脸已经恢复了。

    我一共花了连一百块都没有,却治好了某些人嘴里说花好几万才能治好的问题。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很多焦虑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是这个焦虑本身并不可怕,只是有人想制造焦虑来获取利益。通过这件事,我还明白可能我的体质和大多人不太一样,一些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办法。

    不过,我要说一点,把现实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能算是制造焦虑,制造焦虑的行为一定是带有明显经济目的的,而且制造焦虑的行为往往只会让人感到害怕,通过让人感到害怕,并让感到害怕的人通过消费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把现实的东西表达出来是为了让人去思考更多的事情,并通过改变人的观念与引导社会中的一些政策来改变现状。

    所以我想说,现在网络里常见的大部分与“焦虑”相关的问题都不可怕。而且我认为,很多网友所焦虑的事情与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关系就不大。

    这些网友在为一些不是生活所必需的事物而感到焦虑,或许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焦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