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 花落谁家

    此时的六皇子虽然年纪轻轻,只有十五岁,容貌自是不能与英王殿下相媲美,却也是剑眉星目,气宇轩昂,虽说才学不及几位优秀出众如当年的光王和如今的英王乃至成王,却与平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精通文学音律,可谓是才华横溢。

    而且坊间传闻,这位六皇子天性平和,心胸宽广,是个不错的皇子。

    阿鸾只是静静在一旁含着不咸不淡的笑意,看着席间的热闹。

    其中只见一众宁安侯府的姑娘们出来一位佳人,但见她眉眼如画,生得是娇俏风流,恭恭敬敬地朝坐在首位的诸位贵人们行了礼。

    温柔端庄地道:“臣女拜见诸位娘娘,六皇子殿下以及郡主殿下,臣女乃是兴昌伯之女,名唤娉婷,愿给诸位助兴。”

    阿鸾瞧着有些眼生,只见英王妃悄悄跟她说起,“妹妹,这盛娉婷乃是这世家嫡女,其父是支持殿下的势力,其母乃是宁安侯府大娘子的胞妹,时常居于宁安侯府。”

    阿鸾这才明白的点了点头,谢了谢身旁的李氏,李氏只是温婉的笑了笑。

    只见这盛家的姑娘命丫头拿来自己的古筝,再次行了礼之后,便端端正正的坐在中央开始弹琴,一首有名的《桃夭》缓缓的从琴弦中流出,与之前在平王府弹奏此曲的云之晓相比更加动听。

    一曲完毕,引得在场的许多达官贵人们都交相称赞,阿鸾也是忍不住点点头,自己虽然并不擅长音律,但却也算是个通晓韵律的人,自然也是听得出来。

    只见董昭媛笑道:“不愧是兴昌伯府的嫡女!本宫的表妹却是才貌双全!”

    只见这位盛家的姑娘娇笑道:“臣女多谢娘娘的赞赏!”说完便轻轻退了下去。

    为首的董昭媛继续笑道:“还有哪位千金或公子愿意出来助兴?”

    此时江陵王家的一个女儿出来,只见此女生的容貌不俗,相比前面那位盛家姑娘生的更多了三分妩媚,一双桃花眼分外娇艳似是秋波含情一般动人。

    只见这个王家女儿款款走向中央,并恭恭敬敬的行礼道:“臣女拜见诸位贵人,臣女乃江陵王氏之女,闺名采景,愿为众人助兴!”

    王昭仪笑了笑,“景丫头,你可是要献什么艺?”旁边的董昭媛对这位姑娘并不是很有印象,有些微微疑惑的看向身旁的王昭仪。

    王昭仪再次掩口笑道,向众人解释,“这丫头是我们江陵王氏重孙辈中最年长的女儿,这孩子是我大哥的嫡亲孙女!年方十三。”

    阿鸾笑了笑,知道面前这个丫头,虽然没见过几回,但是听自家的二婶婶曾经说过,娘家大哥生了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可谓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只见这王采景舞动妃色长袖,袅袅踽步似莲开,盈盈腰枝一把握,年纪轻轻却有几分永嘉郡主绝美舞姿的风华,虽仍旧不及,但也是众多习舞者中佼佼的了。

    在场之人无不赞叹,阿鸾笑了笑,心下婉转,虽然自己未曾见到过自己长姐当年一舞倾城的那般风华,但看着眼前这个小姑娘舞得令人心醉,也能想象当年自己长姐的舞姿,突然感慨自己的姐夫平王殿下真是好福气。

    只见王采景跳完舞,恭敬地行礼:“诸位贵人,臣女以舞助兴,愿诸位喜欢。”

    董昭媛嫣然地放下茶杯笑道,“昭仪姐姐,您真是有个如此出众的晚辈!生的不仅是妩媚秀丽,更是舞姿动人!”

    王昭仪心里有几分得意,但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只是淡淡的笑着:“昭媛妹妹可千万别这么夸,这丫头该有些骄傲了!”说完便满是欣然的神色,看向眼前的小丫头。

    那王采景年纪轻轻便已然出落的十分娇美,真如含苞待放的一朵芍药。

    只见此女欣喜的笑道:“臣女不才,年纪尚轻,若有需要指教的地方,还请诸位多多指教!只要臣女能为大家助兴,便是臣女的荣耀!”说完又是盈盈下拜。

    在场的人都不由得点点头,有些人又是忍不住的小声赞叹,阿鸾笑了笑,心中有也不由的感慨,才十三岁便很是娇媚,又是十分会说话,想来这王家可没少在这姑娘身上下功夫。这不由让阿鸾想起坐在首位上的王昭仪,当年也是如出一辙,据自家二婶婶曾言,王家当年约束王昭仪且管教甚严,而对幼女的王大娘子却是十分宠爱,以至于养成脾气急躁有几分直爽的姑娘。

    董昭媛此时笑的十分灿烂,“王家姑娘快免礼吧,你可是为大家助了很大的兴,又这般谦逊,不愧是世家教养的闺秀!”董昭媛神色更为欣然,心里有些想暗暗敲定将眼前的王家女儿许给自己的皇子做皇子妃,毕竟江陵王氏身份显赫,不低于自己的娘家。

    看看自家的皇儿,已经上了两个如此美人,而且家世都十分显赫,却偏偏表现的还是那么平淡,真是让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急坏了。

    故而压低声音问道,“康儿看看这两位姑娘如何?”

    只见六皇子恭敬的朝自己的母妃拜去,“回母妃的话,儿臣认为方才这二位姑娘才貌俱佳。”毕竟是十五岁的少年再端庄也有三分青涩。

    董昭媛有些无奈,招呼自己的儿子坐下。王昭仪见此便悄悄的笑了笑,暗中拉住董昭媛并耳语一番,“妹妹不必如此着急,这皇子选妃是要一点点来的,这么多的闺秀,皇儿还能一个都瞧不上?”

    董昭媛听完之后,也是面儿上露出点点欣慰的笑意,“也罢,姐姐说的在理!众位闺秀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艺,为着簪花会助兴!”

    而后又连续上了几位闺秀,或是献上自己文辞墨宝,或是鼓琴、献舞以及清唱,可谓是琳琅满目。

    阿鸾一直端着平淡的笑容,心里却是觉得乏味不已,无非也就歌舞弹唱罢了,可怜这些闺秀基本上也是秉持着礼数,即便中间有一两个会舞剑的,也不过是花拳秀腿罢了,结果还被盛赞为将门虎女,在场的人无非都是逢场作戏而已,却偏偏要表现出一副如此拿捏的姿态。

    眼见的旁边那位六皇子隐隐有几分倦意,看样子是已经没有兴致再往下瞧了,想来是其生母董昭媛十分要强,不允许他退场。

    董昭媛每每会意笑一笑,因为接下来出场的许多姑娘,虽然有的颇有文采,也有姣好容颜,但综合对比下来,却是觉得只有王家姑娘、盛家姑娘和后来工部郎中袁家姑娘十分得她的意,故而才会多说上几句。

    一旁的王昭仪和英王妃看着也是大概心里有几分数,心中也是暗暗的想着这些闺秀们到底是多数并不是令人惊艳的,只有几个能够比较脱颖而出,只是该十分出众的恐怕除了在场的郡主之外,其余的要么不在京城,要么便是嫁人的,要么便是因为家族牵连而被幽禁的。

    接下来也有几位公子助助雅兴,使得在座的诸位娇客们多了几分颜色,引得在场的许多贵人们交耳称赞。

    尤其是有一位卫国公小公爷卫衡,却是难得一见的文才俊秀,生的儒雅俊美,风姿翩翩,只见他端庄恭敬,并随手拿出了腰间的长笛,清雅悦耳的笛音便缓缓从中而出。

    阿鸾笑了笑,这曲子乃是听药师谷的师父曾经吹奏,名为《无名》,曲子可谓是清幽淡雅,如空谷幽兰。如今看着眼前这位小公爷的吹奏却是十分动听,让阿鸾有一种恍惚的错觉,犹如听到师父在寂寂的竹林中坐在石椅上吹奏,自己与其他两位师兄边听边随着音律而舞剑。

    英王妃一向与阿鸾关系较好,见到阿鸾此时有些入迷,便暗中悄悄拉了她的衣袖,低笑着问:“郡主妹妹听过此曲?我倒是不曾听闻此曲,不知道此曲是何名?不过该曲倒是真的清雅悦耳,难得一见!”

    阿鸾笑道:“殿下,此曲本来无名,以前的一位高人所创,而这位高人据说无名无姓,故而后人在得此曲以后便称其为《无名》,该曲历来为一些文人墨客所喜。”

    英王妃听后忍不住悄悄笑道,“此曲原来是这样的来历,怪不得我这样一个深闺女子并未曾听闻!多谢妹妹!不过此曲十分动听,如那幽兰在空谷中悄然绽放那般,想来必是为高雅之人所喜欢,妹妹听得入迷,我看也该是这样吧!”

    阿鸾嫣然一笑,美得风华如斯,悄悄说道:“王妃殿下过誉了,只是妹妹确实是听过词曲,而且也十分喜欢,难得在宫里听到,想来这小公爷并非是个俗人了,早听闻小公爷才学斐然、容貌俊美,谁家姑娘若是能够找此良配,那堪堪称是幸事一件!”

    此时众人都十分沉迷在小公爷所吹奏的曲乐当中,只见这小公爷身长玉立,青丝如墨,眉目秀雅,鼻若悬胆,唇红齿白,肤如玉润,脸形端正,真是一个京城世家中难得一见的翩翩美男子。

    阿鸾笑了笑,心中却颇有几分傲娇,小公爷纵使如此风采,却还是不及她的阿英那般绝代风华!该说不说也确实如此,这京城中坊间都传闻小公爷的才貌虽说十分出众,若是和英王相比,却还是颇有几分逊色。

    小公爷浅笑着行礼,“诸位贵人们,在下有礼了,在下才学尚浅,还请诸位指教。”

    在场的人无不纷纷称赞,董昭仪和王昭仪相视而笑,便忍不住开口笑道:“小公爷如此谦逊,若说你才疏学浅,恐怕在场的人都不敢与你相视了!”

    “小公爷,此曲不知是为何名?本宫许多年也未曾听过此曲,此曲清新幽雅,实在难得!”

    六皇子也此时浅笑着,“难得遇上小公爷,今日宴会结束,还需你多留一会儿与本殿下论论文词!”

    只见小公爷温雅谦逊的行礼,“各位娘娘谬赞了,此曲名为《无名》,相传是一位高人所著,但因那位高人无名无姓,而此曲却也是未能留名,故而以无名命名。另回六皇子的话,若是能与殿下相谈,那是在下的荣幸。”

    现场的许多人也确确实实是未听过这首曲子,听闻小公爷如此解释便也就明白了,只是此曲实在是清新幽雅,与这簪花会的花团锦簇并不是十分相衬。

    阿鸾看着席间众多世家以及官家小姐们的爱慕的眼神,不禁在心中暗笑一番,小公爷先前并未显山露水,只是静静坐着,仍然看到有好多小姐在暗中偷看着这位小公爷,而当时许多小姐们都看着台上的六皇子,这一出席却都偏偏有好多人又看向小公爷。

    但其中从来不缺乏很多爱慕权势的官家小姐们还是热火朝天的暗中看着六皇子,希望能够嫁入皇室,获取那该有的权势,可以荣耀自己和母家,更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

    过了会儿,小公爷退回席间有了些时间,席间的热闹才渐渐的平静下来。

    董昭媛此时笑道,“如今这簪花会已然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诸位的才华也让本宫大开眼界,本宫多谢英王殿下与英王妃殿下以及昭仪姐姐的关怀,同时也多谢郡主殿下能够捧场,至于康儿王妃和侧妃的选定,本宫会诉诸各位的!如此便到此为止吧!”

    簪花会也便进入尾声最终结束,阿鸾趁较为混乱的场景,便和云家二姑娘悄悄示意了一番便退去了。

    阿鸾可算是得到休息了,回到屋里退去华服,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英王听闻簪花会结束,便先过来瞧瞧这个小丫头,却只见她懒散的趴在桌子上,嘴里像是咕哝着什么。

    “唉,什么簪花会呀,简直就像选秀似的,我可最不喜欢参加宫宴了,保持礼数不说还要干坐着,还是回到药师谷更好!”

    英王轻轻笑出了声音,并将趴在桌子上的丫头轻轻的拍了拍。

    只见阿鸾如同受到刺激般直接挺起身子,回头一望,却忍不住嘟囔道:“阿英啊,唉,是你呀,吓我一跳,你下回进来能不能有个声?”

    英王却是傲娇道:“那得看我心情!”

    阿鸾忍不住笑骂道,“罢了,你这个无赖!我可不跟你讲了!”

    英王此时恢复正常的神色浅笑道,“鸾儿累啦,来,我替你松松肩。”

    阿鸾也不客气,拜拜手道:“如此便帮我松松吧!”

    英王宠溺的笑道,“小丫头这次毕竟这是给六皇弟选妃,还是不容马虎的,你可想知道董昭媛为六皇子选中了什么人做正妃和侧妃吗?”

    阿鸾笑道:“不能吧?这么快便选好了?刚才还说马虎不得,如今便如此心急?”

    英王笑道:“这确实不是我能说的算的,是六皇子的生母才说的算,其实六皇子他自己对选妃并不感兴趣,而他的母妃却是希望儿子能够早一点成婚,早选晚选都是一样的,现在六弟十五岁了,选妃也不成问题。”

    阿鸾笑道:“好吧,人家母妃给自己儿子选妃也是正常,不过也不是我的事,你说说吧,阿英,这六皇子他的母妃为他选了什么人?”

    英王浅笑道:“本王听闻未来的六皇子妃被敲定为江陵王家之女,说是名叫采景,还有一位侧妃,便是工部郎中袁家之女,说是名叫佳宁。”

    阿鸾笑了笑,“这昭媛娘娘一面拉拢与自己较好的昭仪娘娘,一面又拉拢寒门出身的官宦人家,我倒觉得这对你并不能构成威胁。”

    英王笑道,“此话不虚,况且六弟如今渐渐长大,但这孩子历来不喜欢参与政事,几次我想让他参与一些朝政,他都拒绝了,并且明确的跟我说想要在朝中挂个闲散官名即可,六弟和他母妃道都算是明白事儿的人,这门婚事我也就没有加以反对。”

    阿鸾笑了笑,并没有多言语。二人只是再聊了聊,英王后来便去处理政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