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二十章 西北狼烟

    阿鸾自寿宴结束后,与六姑娘奉祖母之命开始帮王夫人筹备璋哥的婚事,毕竟阿鸾的大嫂已有身孕数月,实在不宜操心,王夫人也是乐呵呵地应下了,毕竟阿鸾是郡主,又深得荣宠,有阿鸾帮忙操持,说出去也是倍有荣光的,阿鸾历来聪慧,为人利落,六丫头也是个稳重乖巧的庶女,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因此王氏十分高兴。

    阿鸾也是开心地应下,毕竟能锻炼自己的事目前不算多,趁这次也算是学学一些家事管理的本领,六姑娘也是欣然。

    “小六,既然咱们帮忙操办三哥哥的婚事,就正好可以向二婶婶讨教一些经验,事事多听二婶婶的吩咐,她会觉得咱晚辈懂事,不是那般多事惹人厌的,你觉得呢?”阿鸾笑道。

    “正是呢,二姐姐,大娘子历来管家多年,最不喜的怕是多事、不谦虚的,何况还是晚辈?姐姐说的在理。”小六一脸乖巧笑答道。

    阿鸾调戏似地捏了一下小六的鼻尖,“就你最乖!”

    “哼,二姐姐真坏!”六姑娘详装嗔斥,脸上的笑却是敛不住的。

    这时阿鸾身边的嬷嬷过来禀报:“二姑娘,六姑娘,大娘子身边的王嬷嬷来了,要跟二位姑娘说璋哥的婚事安排。”

    阿鸾笑道:“好,嬷嬷,我知晓了,你先告知王嬷嬷,就说我和六姑娘收拾一下马上到前厅去,给她老人家上点茶水。”

    阿鸾的嬷嬷笑道:“好嘞,姑娘,老奴晓得啦。”说罢作揖便退下了,顺道把门关上。

    阿鸾和六姑娘简单收拾一下便去前厅了,只见得下首处站着一位身着绛紫色衣裳的和蔼妇人,见到二位姑娘便是作揖,“二位姑娘妆安。”

    阿鸾和六姑娘也回礼道:“王嬷嬷安好。”

    王嬷嬷笑道:“姑娘们可是贵人,怎能给老奴回礼?老奴实在不敢。”

    阿鸾笑道:“嬷嬷是二婶婶身边的人,为我萧家、为大娘子鞠躬尽瘁,理当如此。”

    六姑娘也是笑着说道:“二姐姐说的在理,嬷嬷莫要客气。”

    王嬷嬷笑道:“二位姑娘教养的好,真是咱萧家的骄傲!”

    阿鸾和六姑娘笑答:“嬷嬷过誉了。”

    王嬷嬷笑道:“二位姑娘,大娘子前几日忙碌三哥的婚事累了点,具体的还在操持着,就先谴我过来给二位姑娘相关的事宜的安排,需要姑娘们的都写下了,还请姑娘们仔细斟酌,老奴就先不打扰二位姑娘了,先行告退了,多谢二位姑娘的茶水。”

    阿鸾笑道:“嬷嬷,麻烦您跑了这趟,这是我和六妹妹的一点心意,麻烦您给带给二婶婶,并替我们转告一下问候,让二婶婶一定要仔细着自己的身体啊。”

    王嬷嬷笑道:“瞧姑娘们这般客气,老奴一定将姑娘们的话转达给大娘子的,姑娘们有心了!”

    阿鸾和六姑娘一并笑着送走王嬷嬷,又派人送了送,方才罢休。

    二人根据大娘子的安排,仔细的忙碌起来,布置好过几日的迎娶,萧府内外一片喜气,姬家也是派人提前送了些嫁妆过来。

    到了婚礼这一日,王夫人携着阿鸾等几个得意的晚辈忙碌着,还得迎接宾客,终于最后把新娘子送进洞房,开始酒宴。皇帝听闻也是很高兴,特意命大监给萧家和姬家分别赏赐。

    英王看到阿鸾忙碌的身影,心里有些疼惜,忙里偷闲时阿鸾和英王一双熠熠生辉的桃花眼时而会对上,阿鸾眨眨眼表示会意,英王眉眼一片笑意,二人心中都是暖意融融的。

    府内宾客散去,红烛高照,热闹过后便是静谧,因为婚礼的喜气,所以府内仍旧是些许欢快,阿鸾和六姑娘等人请过安后,便急匆匆地回自己屋里梳洗一番休息了。

    喜气持续了数日之久。这一日,阿鸾携云之初和大师兄李子通见完面,进了府后,就见一院里丫鬟急匆匆道:“姑娘,不好了,大老爷要罚二哥!正在祠堂里,拿着竹鞭要抽二哥!您快过去劝劝吧!”

    阿鸾一听,连衣服没来得及换便随丫鬟急急地赶了过去,路上还听丫鬟具体地揭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天辰王朝西北部遭到燕凉国强势进攻,皇帝正筹划着派军队驰援,选中当朝宰辅桓远率十万大军前往,而明瑜耳尖,听到了信,踊跃地跟父亲说了,没想到父亲直接拒绝,并斥责他不好好习文,连个进士考不上,居然考个武举,父子二人就此争得脸红脖子粗,直至动手。

    阿鸾听明白了,不禁头大了大,知道父亲的固执己见和二哥的倔强,但阿鸾还是理解父亲因为三叔和母亲的缘故,不愿家中子女习武,也理解二哥的志向,父子二人本就缺乏说话,如此便形成今日的情形。

    只见一众人跪在地上,苦苦地劝着萧民德,老夫人拄着拐杖怒吼着,护着明瑜,明瑜跪在祠堂前一脸倔强,萧民德手持竹鞭一脸愤怒,若非二老爷萧民衡死死把住,恐怕明瑜就趴下了。

    阿鸾见状,扑通跪下:“爹,您先别生气,都是二哥的错,女儿来训他!”

    只见阿鸾站起身,在老夫人和萧民德等注视下,阿鸾气冲冲道:“二哥,妹妹知道你从小好武不好文,你一心习武读兵法,只愿铁马铮铮为国效力!但是,你不知道你的犟脾气上来会把父亲气得失去理智,那一鞭子抽下去你不得伤得好歹?父亲心里能不疼吗?也不知道你的脾气随了谁?如此固执己见、不能通达,不觉得这样子让人感到愚昧吗?倘若让外人知道父亲拿鞭子抽你抽得遍体鳞伤,别人会怎么说咱家?”

    萧民德听了,愣了愣,重重地叹了口气,把鞭子扔了,站在一旁不语,诚如阿鸾所言,能不心疼自己的骨肉吗?如今经阿鸾一说,自己也许真的也有问题,也未能与儿子谈谈,导致父子二人吵闹不断。

    明瑜听了,也默默低下头,心中虽然高兴妹妹能懂自己的抱负,但也突然发觉自己从来和父亲话就不多,自己的脾气又是个差的,父亲又是固执己见,二人经常吵。

    太夫人等人松了口气,太夫人缓缓地舒了口气道:“阿鸾都这么说了,你们父子各自静一静,别再闹腾了。”

    萧民德和明瑜听罢,便各自向太夫人作揖便回了自己的院子,阿鸾和一众人终于暗暗地松了口气。

    萧民衡待这对冤家父子走远后,转身低声向太夫人道:“母亲,儿子等会去大哥房中宽慰宽慰他,这事迟早得说开,要不然还会爆发矛盾的。母亲,您觉得呢?”

    太夫人叹了口气:“衡儿,你说的有道理,你素来与你大哥也是亲近的,由你说最好,叫他不要这么固执己见。”

    明瑾也作揖道:“祖母,我和二妹妹等下一起也去劝劝二弟,免得他钻牛角尖。”

    太夫人道:“好孩子们,去吧。”

    明瑾和阿鸾都恭敬应道:“是,祖母。”

    这么一出总算是平息下去了,阿鸾和六姑娘一起去往修竹苑,阿鸾不禁叹道:“这父亲和二哥哥也是让人担忧,不过父亲确实固执己见,但也是心疼二哥哥,二哥哥是个一根筋的,又是犟脾气,也希望精忠报国,这俩人就这么不凑合!”

    六姑娘也不禁直叹道:“是啊,只有说开了,捋顺了各自的想法,才可以,希望父亲能说动大伯。”

    阿鸾道:“我其实支持二哥哥去从戎,人生在世,当得自在,何况是胸还大志?我若是男儿,且没有这么一身束缚,我定当也如二哥哥这般。”

    六姑娘浅笑道:“姐姐如此,妹妹亦如此。”

    二人相视笑了笑,携手同行进了修竹苑,阳光恰好抛下暖光,照在这对心有灵犀的姐妹身上,看起来无比的和谐。

    不久后也是和明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明瑜解开心结,而萧民衡也是苦口婆心地说通了萧民德,萧民德也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竟然最终决定对明瑜从戎之事做出让步,全家上下总算放心了。

    阿鸾这一日来到明瑜的静渊斋,正看明瑜在没有父亲的反对下,练起了母亲遗留下的枪,阿鸾见他练得认真,决定试试他,只见阿鸾也着手顺过了一把枪,见机便插了进去,明瑜惊了一下,“二妹妹,你来啦?你干嘛?要跟我过几招?”

    阿鸾笑道:“对呀,二哥哥的枪法迟早要在战场上用上排场,不如跟妹妹过几招!”

    明瑜大喜道:“如此甚好!”

    阿鸾笑道:“别惊扰了父亲等人,咱们不如去桓伯伯那里吧!”

    明瑜听罢,收了枪,想了片刻:“好,就听二妹妹的!正好我要向桓伯伯请命,也让桓伯伯跟皇舅舅说。”

    阿鸾笑道:“可以啊。”

    兄妹二人欢快地跟家人打了招呼便去了华国府。

    桓远一听这兄妹来访,不禁捻胡笑了笑,跟身旁的近卫李子通笑道:“子通,你师妹那个猴精和另一个猴精来喽!”李子通也跟着笑:“大人,哪有您这么说自己侄儿侄女的?”

    “桓伯伯,大师兄,我带我二哥哥来嘞!”阿鸾蹦蹦跳跳地拽着明瑜就颠了过来,把明瑜弄得直叫唤。

    桓远笑骂道:“两个猴精!慢点跑!”李子通也是无奈地笑了笑。

    阿鸾拉住明瑜,与明瑜笑着作揖道:“桓伯伯,大师兄,阿鸾和二哥有礼了。”

    桓远笑道:“你们这俩孩子来了?”

    明瑜笑道:“是的,桓伯伯好!”

    阿鸾笑嘻嘻道:“桓伯伯和大师兄都想我哩!”

    大师兄李子通笑道:“师妹,你这性子一如从前,师父知道了惯会说你淘气的。”

    阿鸾笑道:“就大师兄会取笑我!”

    桓远笑道:“阿鸾,你先给你二哥介绍介绍你大师兄!还有,你们俩小泼猴来可是有事吗?”

    明瑜和阿鸾对着笑一笑,明瑜正色作揖道:“桓伯伯!我想向您请命,我爹已经不会再阻挠我了,这次我朝抵抗燕凉,我辈自当从戎!侄儿想跟随您一起领军出征!”

    桓远抚了抚须,似乎并不是很惊讶:“阿瑜,我晓得这俩天你和你父亲的事了,你爹也跟我说了,他也做出了让步。罢了罢了,人各有志,你有此愿,便也依你罢了!”

    明瑜十分欢喜,阿鸾和李子通也是笑意浅浅。

    接着,阿鸾笑道:“二哥,这位是我在药师谷的大师兄,姓李名子通,长你三岁,先前是宿卫当差,不久提拔到了御林军当差,又成了桓伯伯的贴身侍卫长。”

    明瑜作揖浅笑道:“子通兄,萧氏明瑜有礼了!”

    李子通也浅笑回礼:“明瑜兄弟,子通有礼了!”

    桓远笑道:“好了,既然后日你们都要随我出军,不如先练练手,且看看明瑜这些年练就得如何?子通的武艺可以一当十,试一试明瑜也是可以的!”

    阿鸾也很赞同道:“桓伯伯说得对,出军前是该历练历练!”

    明瑜和李子通二人十分认同,便着下人搬来长枪,几个人来到宽阔的前院比试。

    桓远和阿鸾都端坐在梨花椅上,桓远淡淡地抿了口香茗,阿鸾则目不转睛地看着二人的比试,长枪伸缩有度,引人眼花缭乱,阿鸾淡淡地笑笑。

    大约三十回合,明瑜有些招架不住李子通,李子通见势虎了一枪便收招,明瑜最终没能架住,败下来了。

    桓远笑道:“都擦擦汗,休息休息罢,阿鸾,我看瞧你刚才看的十分仔细,可有什么评价?”

    李子通边整理衣衫便也笑道:“对啊!师妹,你素来聪慧,天赋又高,快替我们看看!”

    明瑜有些讶然:“妹妹,你可以吗?我记得你也就会母亲生前的那段《破阵曲》的剑舞吧?母亲说只要有些剑术底子就可以练的。”

    阿鸾笑道:“二哥,你当真对我这个妹妹不了解!这么说吧!你的底子勉强算是可以吧!我师兄多少还是让了你一些的。”

    李子通见明瑜一脸的不可置信,淡淡笑道:“明瑜兄弟,在药师谷我们师兄妹中就属你妹妹天资最好,得了师祖的传授!要知道,我们师父是教我们的,但师祖却唯独教了阿鸾。”

    明瑜听罢,更是一脸惊诧,难道自家妹妹竟然这般厉害?!

    桓远见状笑道:“阿鸾这丫头在药师谷的事我也是听子通说了,明瑜啊,你妹妹可是会让你惊艳的!对了言归正传,后一日明瑜随我们出征,民德也默许了,阿鸾,你和六丫头也为你二哥好好收拾一番,你二哥是个粗心的。另外告知你祖母不要过于担心,我也会时常留意明瑜的。”

    阿鸾笑道:“多谢桓伯伯!二哥就多麻烦伯伯您和大师兄照看了!我一定会和小六为二哥收拾好行李的。”

    明瑜略有憋屈道:“我有这么让人操心吗?”

    桓远呵呵笑了笑:“那你觉得呢?明瑜。”

    阿鸾笑道:“得了吧,二哥,咱家就数你最让人操心!”

    李子通也忍俊不禁抿了抿嘴笑着站在桓远身旁。

    阿鸾和阳阿公主聊了会儿,便和明瑜拜别了桓远等人。

    当晚,阿鸾便和六丫头一起为明瑜想着行李的事。

    “二姐姐,你说给二哥哥一副护膝可以吗?”六丫头把自己原本绣给自己兄长的护膝拿了出来给阿鸾看。

    阿鸾笑道:“呀,小六你这手艺可是真的巧啊!现在尚未入夏,尤其西北边地还有各别地方积雪未融呢!寒风凛冽的荒僻地方自然会大有用处呀!你考虑的很好,这样可以使二哥的膝盖免受风寒了!”

    明鹰一听,十分高兴:“二姐姐,那便给二哥哥带上吧!”

    阿鸾欣然点头应了,同时又把一把匕首和一套带钩的绳索装了进去,明鹰又把几瓶金疮药交给阿鸾,看到阿鸾装的匕首和绳索有些不解道:“二姐姐,这些是做何用?二哥哥上战场不有兵刃吗?”

    阿鸾宠溺道:“好妹妹,匕首轻便,绳索利于攀爬,可在特殊的时候起到作用,战场上光明正大地打,但也有不见明处的对弈,故而要时时谨慎提防。”

    明鹰点头笑道:“二姐姐说的在理,明枪暗箭总要防。”

    阿鸾浅笑着,和六姑娘明鹰备好行囊,柳姑娘后来也过来送来一副温暖的头巾以御风寒,阿鸾谢过柳姑娘,连同六丫头也稍微忍不住玩笑地和柳姑娘聊了会,弄的柳姑娘一脸通红,明白柳姑娘对明瑜的情分,也使其宽了宽心。

    这一日,桓远命李子通来接明瑜,只见李子通一身轻甲,身姿挺拔地在马旁静候明瑜于萧府门前,明瑜也穿好了桓远着人备好轻甲,牵着马跨出萧府,又是冲太夫人和萧民德跪下三拜。

    太夫人在下人的搀扶下,眼眶微红地嘱咐着明瑜,柳姑娘也是眼睛黯淡地看向明瑜,百转千回,有担心,有期盼,明瑜朝她温柔浅笑,早已许她安心。

    阿鸾则一脸坚毅道:“大师兄,二哥,此去出征,凶险未知,万望彼此扶持,多加保重,早日破胡虏!”

    李子通和明瑜作揖:“放心,我们自当如此!”

    萧民德神色郑重,只是不知该如何说好,一摆摆手道:“去吧去吧!都保重好自己……”

    其他人也纷纷在门口目送明瑜出征,明瑜坚毅地应了句好,便不再回头地与李子通骑马并行而去,只留下一抹飒爽的英姿。

    太夫人和柳姑娘以及萧民德父子俩驻足远眺远去的身影,阿鸾拉着六丫头也看着远处,露出赞许期盼的目光,她坚信她的二哥和师兄定会搏出一片天地。